九成半灣區股民冀買港基金


  期望年回報13% 對新能源板塊最感興趣

  「跨境理財通計劃」料於短期內正式出台,有調查顯示,九成半大灣區受訪居民,有興趣經跨境理財通購買香港的基金產品。另外,滙豐及渣打等銀行亦招兵買馬,加大招聘力度,以抓住中國最新的市場開放機遇。

  投資基金公會於4月至5月期間,訪問超過1,000名分別居於廣州、深圳、佛山及珠海逾一年的人士,受訪者平均每月收入29,100元人民幣,平均每月家庭收入45,100元人民幣,平均流動資產230萬元人民幣,而在灣區平均居住4.9年,受訪者平均年齡43.7歲,當中92%在工作中。

  調查顯示,66%受訪者指,香港是最感興趣投資的市場。而95%受訪者有興趣透過「跨境理財通」購買香港基金產品,預期每年投資回報13%,可承受虧損幅度為8%。92%受訪者希望有派息,而期望派息頻率為4.1個月。

  調查發現,受訪者認為香港有較多元投資組合及可分散投資風險。當中有63%受訪者對新能源板塊最感興趣,其次為生物科技板塊,有57%受訪者感興趣。

  投資基金公會根據香港證監會資料估計,符合理財通資格、在港註冊的中低風險基金產品約有200至300隻,料在理財通推出時可向內地投資者銷售。公會主席兼投資基金委員會主席鄒建雄表示,大灣區人口是本港10倍,理財通對業界影響深遠,基金公司正考慮如何擴充後勤及投資等部門,待理財通成熟後,相關投資額度料將增加,同時獲納入的產品亦有機會擴展至更高風險等。

  料中低風險產品先行

  鄒建雄認為,相信理財通推出初期只提供低至中風險產品,未必可滿足投資者預期年回報13%,但調查反映,即使沒有高風險產品,投資者亦有興趣投資,因為想將投資多元化及分散風險,預期在理財通推出後,基金選擇可放寬至所有風險級別的基金,有助投資組合更多元化。

  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指,期望日後可修改門檻,讓大灣區投資者有更多的選擇。

  滙豐在港聘400名員工

  另一方面,據彭博行業研究估計,下半年啟動「理財通」計劃,或可為全球銀行及包括中國內地的銀行在內的本土競爭對手,帶來每年30億元人民幣的手續費收入。

  滙豐今年3月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業務部,並任命陳慶耀為部門總經理,負責管理和推動該行在大灣區的業務。 陳慶耀表示,跨境理財通是為個人投資者開闢跨界投資新方法的突破,滙豐正全力備戰。現正為區域擴張,港招聘300至400名員工。

  渣打擬聘或晉升3000名經理

  另外,渣打駐香港亞洲消費者、私人和商業銀行業務負責人Samir Subberwal稱,該行未來5年將為其亞洲財富管理業務招聘或晉升3,000名經理。

  這項計劃預計會逐步啟動。內地居民一開始將有100萬元人民幣的在港投資額度限制,投資對象可能僅限於安全的產品,或對許多青睞高收益押注的中國投資者沒有吸引力。

  鑑於存在這些初始限制,料計劃不會在短期內帶來巨大收益,畢馬威駐香港合夥人Paul McSheaffrey表示,從中期來看,隨着產品增加、投資額度上升,好處將開始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