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襲安全區

  龐愛蘭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健康城市聯盟(香港)副主席

  筆者有幸能率先看到今個星期四才正式上映的電影,《突襲安全區》由柏林影展金熊獎導演潔絲米拉茲巴尼奇執導,以1995年7月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的真實事件改編。

  我看後有三個直接感受,而且當晚徹夜難眠,翻查了聯合國大會於1999年11月15日的會議文件A/54/549有關斯雷布雷尼察的陷落部分,務求查證及更好地掌握當時的情況。首先我感恩自己幸運,不是生於亂世,不用流離失所。其次是國家富強非常重要,這樣才有能力更好地保護人民。最後是與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創辦人有同感,癌症病人的經歷是無法控制結果,過程中的痛苦和掙扎求存的心情和女主角艾達相似。希望有能力的朋友能伸出援手,與他們同行並能活在當下。

  影片講述1995年宣布獨立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遭到塞族共和國出兵攻打,數萬名難民退守聯合國荷蘭部隊基地內尋求庇護,面對死亡威脅下的經歷。

  塞軍入侵斯雷布雷尼察期間,他們以炮彈轟擊,之後表示可撤離婦女、兒童 、老年人和所有願意離開戰區的人。但實際上,塞軍不跟從協議,屠殺手無寸鐵的男子和男孩。國際法庭確定,被殺男子和男孩都在一至兩天內被埋在離處決地點不遠的千人塚,有些被迫自掘墳墓,還有些是站在墳墓裏被槍殺。

  通過挖掘遺骨提取的DNA樣本與失蹤人士家屬的血液DNA樣本進行比對,國際失蹤人口委員會已證實了6千多名在大屠殺中失蹤人士的身份。從骨頭和血液中提取出的DNA的高匹配率為基礎,估計大概有8,100人在大屠殺中失蹤。2007年2月,國際法院認定塞爾維亞違反了《滅絕種族罪公約》,沒有阻止大屠殺的發生。導演認為,大屠殺如果在2020年發生,結果可能是一樣。如果他們當時更團結,事件會否不一樣?這兩個「如果」,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