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拗柴常見 PRICE處理緩急

■運動前要做好熱身,讓身體暖起來,避免產生動作不協調而受傷。
■運動前要做好熱身,讓身體暖起來,避免產生動作不協調而受傷。

■用繃帶保護及固定傷患,配合冰敷減少發炎反應。
■用繃帶保護及固定傷患,配合冰敷減少發炎反應。

■纏繞繃帶用以加強壓迫減少腫脹。
■纏繞繃帶用以加強壓迫減少腫脹。

■用枕頭抬高踝關節,利用重力與淋巴系統的引流來消腫。
■用枕頭抬高踝關節,利用重力與淋巴系統的引流來消腫。

  外側韌帶傷勿低估 致慣性脫臼手尾長

  港人運動風氣熾熱,當然有益身心,但對不常運動的人士來說,卻容易造成創傷,當中又以「拗柴」的足踝關節扭傷最常見。大多數人在「拗柴」後均沒有好好處理,或以冷敷或以跌打治療。有註冊脊醫提醒,有不少患者「拗過一次柴,以後很容易再拗柴」,原因是低估了足踝關節扭傷的嚴重性,最後演變成「慣性脫臼」。

  註冊脊醫何梖榮指出,拗柴是指足踝關節周圍的韌帶發生損傷,足踝韌帶的作用是維持關節活動時的穩定性,防止關節活動幅度過大,足踝關節內側韌帶較強壯,反之外側的韌帶相對較弱。造成足踝關節扭傷,主要是關節因受力和幅度超越韌帶組織所能承受的強度。其中又以運動創傷、意外跌倒、高處跳下、上落樓梯時踩空、交通意外等最易受傷。

  「現代人工作繁忙,欠缺運動,致肌腱變得疲勞無力,關節更變得不穩定。結果運動時無法承受壓力容易受傷。足踝關節扭傷一般以外側韌帶較容易受傷,特別是外側前方的韌帶最為常見,受傷時的姿勢多數是腳掌內翻的姿勢。」何梖榮說。

  常見的拗柴症狀,包括足踝局部紅腫、發熱、疼痛及關節活動幅度減少等。但何梖榮提醒,即使拗柴後足踝沒紅沒腫,也不可掉以輕心。

  MRI磁力共振 安心驗傷

  何梖榮指出,足踝雖未見紅腫,但並不代表足踝關節和韌帶完全無事。有些患者自行到急症室照X光,確保沒有骨折後,就等腫痛自然消退。但要注意的是,韌帶或軟組織受傷,X光片是照不出來的。有些個案需要靠MRI磁力共振才可確認受傷程度。建議拗柴後,除可到醫院外,也可選擇先作急性期的「PRICE」處理。

  所謂的「PRICE」,即是Protection(保護)、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壓迫)和Elevation(抬高)。

  用護具和繃帶等作保護(Protection)及固定受傷踝關節,避免短時間內再度受傷;減少活動可令踝關節得到足夠休息(Rest)並加快復元;配合冰敷(Ice)以減少發炎或紅腫反應;並在足踝關節纏繞繃帶,加強壓迫(Compression)以減少腫脹;亦可在躺下時,用枕頭抬高(Elevation)踝關節,並高於心臟位,這樣可利用重力與淋巴系統的引流來減少與消除腫脹。

  紅腫減退 始作運動復健治療

  急性期過後,治療方法包括手法治療、電療、衝擊波治療、高能量激光和超聲波等。待紅腫和痛楚減少後,就要做適合的運動復健治療。何梖榮說,拗柴會令保護關節的韌帶受傷變弱,若沒有專業的治療和診斷,手尾可以很長。因此如拗柴後有持續紅腫或疼痛不適,請立即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