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經濟復甦難言樂觀

  郭靈 資深傳媒人

  隨着香港本地疫情持續緩和及進出口外貿帶動,本港就業市場壓力正在逐步紓緩。政府近日公布,今年3至5月的失業率回落至6%,較2至4月下跌0.4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則由3.3%下跌至2.8%,失業人數減少約1.42萬至23.33萬。這不僅是失業率連續3期下跌,亦是自去年3月至5月錄得5.9%以來的最低水平。

  誠然,在全球新冠疫情未消且香港周邊地區如台灣、印度、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疫情大幅反彈之際,本港失業率回落、經濟現復甦跡象,的確是令人鼓舞好消息。不過,鑒於目前環球防疫情況仍然存在不穩定因素,且本地商廈、商舖的空置率和租金仍未出現復甦的勢頭,目前仍不能斷言本地經濟已經重返升軌,特區政府仍需小心應對,以避免受外部不穩定影響,再次對本地經濟造成打擊。

  其實,踏入2021年後,受惠於內地強勁進出口貿易帶動,本港經濟逐步好轉,首季GDP有了明顯上升,可是行業之間仍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少本地行業的就業情況仍相當低迷。雖然建造、零售及餐飲等主要支柱行業最新失業率均見下跌,但與疫情前相比仍有相當大的距離。長期來說,只有恢復通關才有望帶動整個行業復甦。

  事實上,部分大型百貨零售企業近期公布的業績都「見紅」,反映出疫情下行業經營難言樂觀。5月份中環區甲級商廈空置率達約7.35%,連續7個月處在約7%水平,商舖租金亦大幅回落,種種跡象都反映了在缺少內地遊客及國際交通未恢復之時,依靠人員流動和「外來錢」的行業,仍難靠自己擺脫困境。因此現時難以判斷失業率是否能保持回落的趨勢,特別是全球疫情若再出現反覆,隨時會再令失業率飆升。所以,特區政府不可自滿,仍需繼續研究及優化刺激經濟措施,並針對性地為不同行業提供適時支援,才能減少未來外圍不穩定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