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道傳承藝展 歷代文物萃珍

  細說敏求六十載 探藝300件藏品

  提到華人頂級收藏團體,熟知收藏文化的業內人士一定會告訴你是「敏求精舍」,因為會員往往是財力豐厚的頂級藏家,藏品若亮相拍場,經常拍出亞洲天價。

  敏求精舍成立於1960年,是國際享有盛名的收藏家組織。「好古,敏而求之」的精神就是敏求精舍的創會理念。最近,協會在成立六十周年之際於香港藝術館舉行展覽「聚道傳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展出逾三百件敏求精舍會員的收藏品,呈現珍玩古物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意蘊。

  文:張美婷

  敏求精舍主席葉承耀、展覽籌委會主席陳永達及會員鍾棋偉接受記者訪問時,除了介紹是次展覽中收藏品的故事外,更分享到成為敏求精舍會員的過程及要求,揭開協會神秘面紗。

  展覽的展品種類繁多,書畫涵蓋明清時期的沈周、文徵明、王時敏和董其昌的作品,以及新中國名家和香港早期水墨畫家的代表作品。中國文物類別則包括宋元青瓷和白瓷、明清的青花瓷器及多彩瓷器,以至剔雕漆器、玉器、竹雕、明式傢具和鼻煙壺,以及反映近代外貿歷史變遷的外銷藝術。

  展品難得一遇

  「收藏可說是人性,不少人也有收藏的愛好,但要說收藏文物,敏求精舍的會員們也是較專業,會員中每人收藏的年資也不同。」陳永達說。

  葉承耀、陳永達及鍾棋偉三人均是資深的藏家,著名於收藏明式傢具的葉承耀,有50多年的收藏經驗,他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大量明式傢具開始出口,當時的傢具古物也較便宜,因此我也醉心於收藏明式傢具。」

  現在專注收藏瓷器的鍾棋偉笑指自己收藏的年資有65年,「我小時候已經收集郵票,現在還擁有一大堆郵票呢!」陳永達同樣專注收藏瓷器,他指瓷器是歷代皇帝花費最高的興趣物品,因此對他而言,瓷器有着獨特的吸引力。

  鑑賞中國文物

  是次展覽中,所有的展品均是難得一遇的藏品,負責籌辦是次展覽的陳永達表示,展覽中所有展品均是會員最精的收藏品,在收集會員提供的展品時內容不限,今次展品的種類範圍也很廣,「我們加入了新的元素,如近代畫作,好像張大千的作品在我們以往的展覽上較少展出,但今次的展覽上也有展出,更展出了外銷的藝術文物。」他強調,展覽上所呈現的展品必須是該展品類型中最好的精品。

  「曾有人說,敏求精舍會員集體的收藏可以媲美大部分的博物館。」葉承耀說。的確,協會會員的收藏品不但種類多,當中不少更是十分罕有。敏求精舍由胡仁牧、利榮森和陳光甫於1960年成立,為一文物鑒賞會舍,以品評、鑑賞中國文物為宗旨,藉此傳揚中華文化的概念,以道聚賢,把好古之心傳承給下一代。敏求精舍的宗旨出自《論語·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其指出學習應有的態度,勸勉於學。敏求精舍參與的收藏家都是社會上的專業人士,有醫生、律師、銀行家等,當中包括了葛師科、關善明等著名的收藏家。

  現在,敏求精舍的會員人數約四十多人,協會一向作風低調,甚至協會的會址,對外人而言也是謎一般的存在。協會在召集會員時向來有宗旨——從事古物買賣的人不能入會,以避免與其他成員有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