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變種正名 防國家污名化


  希臘字母稱呼毒株 專家憂太遲難改口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多地都曾通報發現變種毒株,公眾及媒體則習慣以首先發現該毒株的地方作為稱呼,如最先在英國發現的毒株「B.1.1.7」就稱為「英國變種病毒」等。世界衞生組織前日宣布,為免污名化通報新變種毒株的國家,日後會以希臘字母稱呼不同毒株,目的是幫助公眾討論。

  世衞前日在官方網站公布新的稱謂系統,當局解釋,「B.1.1.7」等變種病毒的學名對公眾而言,可能比較難讀難記,而且會造成誤報,因此公眾大多會以首先發現變種的地方來稱呼,卻導致污名化和歧視。世衞新冠技術主任克爾克霍夫亦強調,不應有任何國家因發現及通報變種病毒而被污名化,同時新的希臘字母稱謂不會取代現有學名,學名仍會在學術研究中使用,新系統目的只是幫助公眾討論。

  四「需要關切」毒株排最前

  新的稱呼按照發現變種的順序來排列,4種列為「需要關切」的毒株排最前,在英國首先發現的「B.1.1.7」稱為Alpha,其後在南非發現的「B.1.351」、在巴西發現的「P.1」,以及在印度發現的「B.1.617.2」,分別命名為Beta、Gamma及Delta;其餘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種毒株亦會獲命名。

  據參與討論命名的病毒學家帕倫透露,世衞專家曾考慮使用希臘神祇或仿古典名字等來稱呼,不過大多數已經被不同品牌和公司使用。由於希臘字母總共只有24個字母,世衞目前仍無計劃當所有字母用盡後要如何處理,只表示當希臘字母用完,便會公布新的命名方式。

  在新冠疫情前,不少病毒都會以最先發現的地方來命名,如伊波拉病毒便是取名自非洲國家剛果(金)的河流,不過除造成污名化外,亦可能有欠準確,其中在1918年流行的「西班牙流感」,實際並非源自西班牙,而是源頭不明。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衞生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阿達爾賈認同世衞的做法,指出以國家來命名病毒,確實存在污名化問題,但同時認為來得太遲,現時再說服公眾使用希臘字母稱呼會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