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狗險地蒐塌山泥數據

  替代土力處人手免冒險 可辨認2000物件

  香港平均每年發生約300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土力工程處預計今年宗數也大致相若。該處將有兩名新成員加入,但不是人,而是兩隻機械狗,它們有望於雨季實戰,主要前往危險之地進行監測,並收集數據,協助該處制定緊急應變方案,如封路、人群撤離等決定。土力工程處處長張偉文日前表示,兩隻機械狗有助減低工程人員所冒的風險,提升應對能力。

  張偉文日前受訪時表示,該處與一間本地研發人工智能和機械化的公司合作,以機械狗為載體,裝配不同器材和裝備,代替工程人員到達一些高風險環境視察,收集數據,以提供資料予工程人員作評估、設計緊急維修工程等。該處去年底引入機械狗,有望於本年雨季出動,測試其訓練成果。

  椅子誤當馬 料雨季出動

  張偉文形容,機械狗猶如小孩子般,仍在發掘其潛能,使其切合該處工作需要,「本身隻機械狗識行識走,但都要教它在崎嶇山路避過障礙物。」

  機械狗可負載14公斤器材,器材可按工作需求更換,包括激光掃描器、攝影測量儀器等,也可辨認到2,000種物件,包括樹、石頭等障礙物。張偉文笑言,在最近測試中,機械狗把一張4腳的椅子辨認為馬匹,故要再調整,也會盡量在一兩年發掘其潛能。

  張偉文期望,機械狗在今年雨季出動,主要是前往危險之地作監測,例如出現山泥傾瀉的山體情況如何、容量如何、有否殘餘遺石仍在山坡上,認為對設計緊急應變方案非常重要,「因為我哋需要在短時間內,準確地決定是否需要封路、作人群撤離等。」

  人工智能助探勘只需1個月

  至於應用機械狗能否增加效率和減省人手,張偉文強調,快慢並非最重要考慮因素,部分地方由工程人員前往是很危險的,派出機械狗至少不用同事冒風險。另在夜間工作也不受環境因素影響,因為它們可使用紅外線、不同頻度的雷射等,相信在緊急情況下很有幫助。他指出,機械狗主要是收集數據,同時仍須配合同事的專業判斷,「最重要是工程師地質師的安全,這不能用錢來衡量。」

  同時,土力工程處正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達致識別天然山坡上的山泥傾瀉和更新《天然山坡山泥傾瀉增訂目錄》,使探勘工作由以往肉眼識別所需的約5個月至7個月,縮短至1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