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為疫後世界打氣

  鋼琴家牛牛初嘗創作

  本名張勝量的年輕鋼琴家牛牛,從小被稱為鋼琴神童,6歲就已舉辦鋼琴獨奏會,他年紀輕輕演奏足跡已經遍及世界,是現今炙手可熱的中國鋼琴家之一。牛牛早前發表最新音樂專輯,除向大神貝多芬致敬外,更呈現自己於疫情下潛心創作的首支原創樂曲《希望》。而在法國五月藝術節的音樂會中,以《希望》開場,將帶領香港觀眾走入法國色彩與中式樂調相融合的迷人音色中。

  文:尉瑋 圖:受訪者提供

  現年23歲的他已經擁有近18年演奏經驗,說起彈琴一派老神在在。他從小展現音樂天賦,6歲登台公開演奏,9歲隨當時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往德國漢堡演出,10歲應英國皇室邀請在皇家節日音樂廳舉辦音樂會,獲得查爾斯王子的特別稱讚。2014年,他獲得獎學金前往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至今已發行七張唱片。

  但對牛牛來說,所謂「神童」,所謂3歲坐上鋼琴無師自通,「其實沒有那麼神,」他說,「一定是背後的熏陶、培養、引導。」

  家庭氛圍熏陶

  牛牛的父母都是資深樂迷,媽媽懷他時就聽很多音樂,爸爸則是鋼琴和聲樂教師,教學生時就把他放在一邊玩耍。從他小時候一直到10多歲,睡前必聽音樂才能入睡。「我小時候很調皮好動的,只有聽音樂或者彈琴才能讓我安靜下來。」

  「鋼琴發出聲音很容易,初學者也可以敲出好聽的聲音,弦樂和管樂則不然,剛開始學時很難聽。所以有一個觀點我很認同,鋼琴發聲太容易,如沒有對其他樂器和音樂形式的一個深入理解,出來的琴音就比較空白,即便你非常有技巧。所以小提琴的學習,或者之後與聲樂的一些合作,對我的鋼琴幫助很大。」牛牛說。

  古典樂浸出老靈魂

  演奏了十多年,動輒沉浸在200多年前的古典樂中,年輕活潑的牛牛大概也有着一個老靈魂。「開始時喜歡莫扎特,小時候有很天然的純真,其實特別適合彈莫扎特的作品。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我也喜歡浪漫派,蕭邦啊李斯特等的作品,他們表達情感的方式特別地直接,特別好聽,也很容易讓人接受。也特別自由,不像巴哈和莫扎特,彈起來一定有一些束縛存在,因為蕭邦這些作曲家好些曲子都是即興演奏出來的,音樂當中有很多隨性的成分和很濃的感情色彩。」說起這些音樂家,他如同介紹陪他長大的鄰居好友,「到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貝多芬了。」

  對牛牛來說,貝多芬是最神聖的作曲家之一,也是鋼琴演奏者無法繞過的高山。「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相信是每一位學鋼琴的孩子包括所有的職業音樂家必須要練習的,因為會教給你很多鋼琴演奏方面的方式,包括嚴謹的態度、戲劇化的張力,還有對自己情感最自然的表達。他對我的創作影響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