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受醫委會監管

  陳肇始釐清誤解 須依例審批註冊

  本港醫療需求殷切,為解決醫生人手問題,政府擬讓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回港服務。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在網誌表示,增加本地醫生培訓學額訓練醫生需時,擴張醫學院培訓容量亦有實際局限,故有迫切需要為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另闢途徑,並釐清坊間對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四大誤解,包括指出做法並無「繞過」醫委會、對非本地培訓醫生的要求更嚴格等。

  陳肇始昨日在網誌釐清坊間對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誤解,包括有人認為相關條例「繞過」醫委會,「影響」醫生專業自主。她指出,政府尊重醫委會規管醫生的法定權力,亦尊重其作為業界重要持份者,故建議在負責制定認可醫學院名單的特別註冊委員會內包括醫委會主席和部分委員,重申食衞局局長不會利用權力影響認可名單。她強調,日後循新途徑來港執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仍須向醫委會註冊,也如本地醫生一樣受醫委會的紀律監管。

  陳肇始續指,非本地培訓醫生須接受相關公營醫療機構的在職評核,以確保其水平,若有關醫生未能通過在職評核,將未能在港取得正式註冊,認為非本地培訓醫生的要求更為嚴格。

  有足夠培訓學額 不影響本地資源

  她解釋,從新途徑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須於認可醫學院畢業,並在當地註冊後,再於香港公營醫療機構工作5年至12年不等,才可在港正式註冊,而本地培訓醫生在畢業並完成實習期後便可正式註冊。

  就有人擔心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會影響本地醫生的資源,陳肇始表示,非本地培訓醫生的來港時間不同,他們可選擇的專科將視乎當時空缺而定,而專科培訓學額會與醫專及其轄下專科學院商討,確保有足夠專科培訓學額供本地醫科生和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

  另外,陳肇始表示,會採取4項措施繼續完善公共醫療服務,包括挽留醫管局醫生,推行退休後重聘計劃、聘用兼職醫生、提供更多晉升和培訓機會等,使他們可留在醫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