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華街過渡房首推大單位

  混凝土建140伙 租金平巿價四至五成

  香港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達22年新高,政府其中一個應對辦法是興建過渡性房屋,其中由社區組織協會營運的過渡房屋長沙灣英華街項目正準備上馬,將提供140個介乎144呎至350呎單位,是首個以混凝土興建的過渡屋,亦是市區首個提供4至6人單位的過渡屋。項目預計年底接受申請,明年第一季入伙。

  項目為兩幢4層高組合屋,共有140個單位,包括104個144呎細單位;31個280呎大單位,可供3至4人入住;有4個單位達350呎,可供5至6人入住;另有一個無障礙設施的大單位。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表示,過去不少過渡房屋項目因資金所限,且需提供一定伙數,未能供應大單位,但社協獲私人基金贊助,故決定建280呎至350呎單位,是市區首個設大單位的組合屋項目。

  預留約10伙予少數族裔

  社協昨日開放示範單位供傳媒參觀,屬於項目的第二大單位,約280呎。單位兩房一廳,設獨立廁所,廚房則屬開放式,附設冷氣機、抽油煙機、廚櫃和熱水爐等。施麗珊指,單位租金按租客收入計算,料大單位月租約4千多元,較市價低四五成。細單位則約2千元至3千元,水電煤另計,料預留約10伙予少數族裔。

  除了是市區首個提供大單位的過渡屋,項目亦是首個以混凝土作興建物料的過渡屋。項目建築師譚漢華表示,項目以組裝合成技術建成,即將「盒仔」(貨櫃組合屋單位)如砌積木般砌成。又指以往過渡屋均用鋼鐵建成,今次使用混凝土,像「真住宅」外,亦有助散熱及隔音。他續說,今次項目的「盒仔」是特製,牆身較薄,故室內空間更寬敞。

  少數族裔人士娜菲莎居於深水埗9樓約280呎天台屋,月租近9千元,由於平日外出都要帶着兩名3歲及1歲孩子,每次都要上落9層樓梯,出入非常不便。她指現時天氣炎熱,室內要長開冷氣,電費不菲,走廊衞生惡劣,常有老鼠出沒。娜菲莎坦言,已輪候公屋近3年,但未知何時能「上樓」,盼社會房屋能助她脫離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