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引進醫生 滿招損謙受益


  政府提出修例讓非本地培訓的香港永久居民醫生,在本港公營醫療機構工作最少5年且通過評核,便可免試註冊。此一善政卻引來反對者老調重彈,聲稱「擔心」或會降低本港醫生水平云云。《尚書》早在兩千多年前勸誡後世:「滿招損,謙受益」。個別醫護界人士與世情脫節,何不虛心聆聽別人意見,改掉自己的不足,如此才是本港之幸、病患之福。

  本港醫療水平處於全球前列,卻還遠談不上能無視其他地區同行的地步,實搞不懂部分業界人士一副天然的優越感是來自何方。毋庸諱言,部分人針對的目標是引入內地醫生,但所持觀點大多屬陰謀論,不值一哂。試問本港醫者有多少曾有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的殊榮?有多少可與呼吸病學權威專家鍾南山比肩?

  醫學會會長蔡堅昨日表示,公開試是最基本把關,免試執業始終有水平不足的風險。此等觀點甚具迷惑性,實則胡攪蠻纏。首先,新加坡多年來有一份認可海外醫學院學位的名單,名單內院校畢業生可免試,與當地大學醫科畢業生無異。為什麼新加坡可以,香港就不行呢?去年的名單中,北大、清華、復旦和上海交大這4間醫學院榜上有名,比起德國3間、印度2間、日本3間、韓國2間、瑞典3間,法國、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各只有1間,可見內地優秀醫科畢業生水平全球頂尖。

  其次,近年香港醫生執照考試廣被外國醫學專家詬病。過往曾有專家撰文批評執照試題不符實際;亦有曾負責執照試的大學教授公開承認,很多試題在臨床根本不會用到,脫離現實。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會長張漢明表示,2018及19年執照試中,醫學專業英語及格率分別是87%及80%,可見非本地培訓醫生的英語水平大多沒有問題。他指出,執照試沿用英式訓練和考試方法,較着重臨床床邊考試,但不同地區的考生在不同部分表現各異,故應增加考試透明度,試題程度應與本地兩間大學醫科生畢業試相近,才不會變相設立不合理門檻。

  回歸前,英聯邦國家醫生可以自由到香港執業。回歸後,業界反而把大門關上,一方面大叫人手不足,另方面卻全力阻撓引入醫生。蔡堅會長昨日反問當局何不檢視為什麼不能「留人」。留人不外乎薪高、糧準、工時短、福利好、地位高,試問蔡會長的答案是想要什麼?醫護傳統美德是將病患利益置於醫護個人利益之上,希望本港醫界莫因長期自我封閉,而染上唯我獨尊的陋習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