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契」樓高風險須提防

  黃江天 資深法律人

  疫情下香港樓價依然高企,閱報見大字廣告「超筍盤港島市中心交吉,350呎實用260萬!」俗語說,「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再看,有細字註明「無契」。這才是重點!

  「無契」?即係沒有樓契,指賣方在放售物業時未能向買方提供整份樓契或樓契中缺少部分重要文件,如轉名契、授權書或買賣合約等查冊會顯示的重要文件。樓契是業權的證明,怎麼會無咗張樓契呢?是否會影響業權?

  「無契」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最常見是有業主遺失、買賣時律師樓處理過程中遺失。又例如以前市區的舊式唐樓,有不少係業主早年移民,行船,或者已去世,但遺囑完全沒提及此物業。或屬於遺產,但繼承人,不知樓契存放在何處。還有可能該物業是透過逆權侵佔取得等等。

  「無契」在法律上有補救程序嗎?一般而言,有關物業的重要資料都會在土地註冊處中有存檔,如真是遺失,業主可透過辦理遺失樓契宣誓,宣誓說明遺失樓契的原因,再向土地註冊處申請有關樓契的核證副本。若能取回完整的樓契核證副本,俗稱「補契」,亦具有法律效用。不過,有些落成已久的物業,未必有經過土地註冊,文件一旦遺失,就無法尋回補領。

  但並非每份樓契都可以取核證副本,例如一些關於業權根源(Root of title)的文件未有在土地註冊處登記,正本一旦遺失,不能取回核證副本,樓契便成為永久遺憾的「缺契」。

  「無契」的風險反映在售價上,看似好抵買,但實際亦暗藏陷阱。一般來說,銀行未必會批核按揭,或會減少貸款額。買家需有足夠資金全數支付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