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長國與車菊紅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

  保齡球早在60、70年代已成為香港人消閒的一項時尚運動,尤其是對一些18、19歲拍拖情侶,都喜歡相約去打保齡,既好玩,又可以增進友誼。

  由消閒運動提升至競技運動,並且受到政府注意的其中一個轉變,是保齡球在1978年成為正式亞運會的比賽項目,而當年因為香港已經有一班熱愛保齡球的參加者,所以在首屆亞運會的保齡球比賽已經取得不俗的成績,包括男子雙人賽銀牌,女子單人賽及三人賽銅牌等,當中個人取得兩面銅牌的運動員是剛於本月10日離世的車菊紅。由於1982年的亞運會保齡球未有被列入比賽項目,所以車菊紅在1986年的一屆亞運會,才有機會大顯身手,並取得女子個人賽金牌,而這面金牌也是香港運動員在亞運會上的首面金牌。

  自從保齡球打入亞運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其水準也不斷提高,因此,對香港保齡球手來說,要取得亞運金牌,可謂一屆比一屆艱難。但幸好保齡球成為體院精英項目,獲得很好的資源和設施幫助培養青少年和成人運動員。

  在1998年我加入體院負責精英培訓那年,有機會親身去到在曼谷舉行的亞運會,同時在保齡球比賽中見證許長國在男子優秀賽中擊敗一眾對手,再為香港保齡球奪得第2面亞運金牌。許長國可謂是香港有史以來最佳保齡球手的表表者,他曾經在世界男子保齡球手中排名第一,可惜他英年早逝,於2003年因腦腫瘤猝逝,享年41歲。當年體院在泳池對出一塊草地種下一棵樹,藉此紀念這位一代保齡球精英。隨着車菊紅的離世,也勾起我們對這兩位亞運會保齡球金牌運動員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