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閃耀足尖上的藝術

  港芭舞動巴蘭欽名作

  香港芭蕾舞團(港芭)即將搬演芭蕾大師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名作《珠寶》(Jewels)。《珠寶》首演於1967年,被認為是巴蘭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三段風格不同、風情迥異的芭蕾,如同讓觀眾逐次品嘗三色美點,層層滋味交疊跳躍,不在舌尖,卻在心頭。

  文:尉瑋 圖: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散發法式 浪漫風情

  當年,巴蘭欽偶然到訪紐約第五大道的法國珠寶世家梵克雅寶,由其寶石獲得靈感,遂編作舞作《珠寶》。《珠寶》沒有情節編排,由不同寶石的色彩,展現不同風格情調。第一幕「綠寶石」,選擇了弗瑞(Gabriel Faure)的音樂,音樂縹緲浪漫,舞者舞姿優雅,整個舞段散發浪漫的法式風情。第二幕「紅寶石」選取史達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的《鋼琴與交響樂隊隨想曲》(Capricci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作配樂。充滿爵士色彩的音樂,推着舞者不停奔跑跳躍,舞步散發野性能量。第三幕「鑽石」則回到俄式芭蕾的古典懷抱。隨着柴可夫斯基《D大調第三交響曲》(Symphong No. 3 in D major)的第二至第五樂章,舞者典雅流麗的舞步、令人聯想到宮廷芭蕾的氣派雍容。

  香港重現 逾半世紀經典

  首演於1967年,多年來《珠寶》風采不減,一直被不同舞團搬演。這次港芭製作《珠寶》,請來巴蘭欽基金的排練導師主持排練,也特別邀來國際芭蕾舞星丹尼爾·卡馬哥(Daniel Camargo),在不同場次中演出「綠寶石」與「鑽石」。

  卡馬哥今年3月底來港,完成21天隔離後就投入排練中,這是他第一次與港芭合作,也是他第一次造訪香港。他笑言香港的食物十分合自己胃口,只是還沒有時間嘗試大名鼎鼎的港式奶茶。《珠寶》過後,他還將繼續參演港芭的《羅密歐+朱麗葉》。

  出生於巴西的卡馬哥受訓於德國斯圖加特約翰格蘭可學校,畢業後加入斯圖加特芭蕾舞團,2013年成為首席舞蹈員。其後於荷蘭國家芭蕾舞團作客席演出,並於2016年加入該舞團。2019年,卡馬哥正式成為自由身藝術家,與世界各地不同舞團合作。

  在《珠寶》中,卡馬哥將演繹「綠寶石」與「鑽石」。「巴蘭欽真的很懂得如何讓舞者不斷挑戰自己,同時又遵循嚴格的規範去展現音樂性,準確的節拍、合適的風格……他的要求非常細緻。跳巴蘭欽的作品,你會感受到他對舞作的嚴格要求,會知道:這就是巴蘭欽的作品,這就是他要的。」

  音樂與舞蹈 角力纏鬥

  巴蘭欽出生音樂世家,對音樂的理解細緻獨到。在他的舞作中,音樂性的細緻展現始終是其標誌性的風格之一。他與音樂家史達拉汶斯基意氣相投,自《Apollo》開始,之後多次合作,惺惺相惜。二人對舞蹈與音樂關係的理解自有一套哲學。史達拉汶斯基認為舞蹈與音樂不應只是「相唱相隨」,而應有某種對抗、角力或纏鬥,才能產生多層次的交融與意味;而巴蘭欽在舞作的編排中也從不把音樂看作是陪襯的配角,有時動作的設計與鋪排甚至是在凸顯音樂的特點。二者這種在觀念上的合拍體現在作品中,便是舞蹈與音樂的相互彰顯,在「紅寶石」中觀眾盡可體味這種水乳交融。

  港芭這次請來香港鋼琴家張緯晴,現場為「紅寶石」舞段彈奏史達拉汶斯基的《鋼琴與交響樂隊隨想曲》。「其實他寫這個樂曲的時候,本來是想由自己演奏來賺錢的。」張緯晴笑說,「雖然這個理由好像很普通,但是音樂背後其實有很多很聰明的idea和非常精心的策劃。聽起來會覺得很好玩,輕鬆,有爵士樂的元素。也很有隨想曲的感覺——大家想起隨想曲都覺得是詼諧的、幽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