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抗癌 六成腫瘤縮

  誤解副作用憂藥費 患者錯失黃金期

  作為香港頭號殺手,癌症每年奪去逾1.4萬人性命,醫學界一直以來努力對抗癌魔。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趙頴欣醫生表示,抗癌新星免疫治療能透過重啟免疫系統的「辨識」能力對抗癌細胞,無奈本港癌症患者對免疫治療仍存在不少誤解,擔心副作用、療效、又怕自己成為「白老鼠」、繼而誤當為藥石無靈下的最後選擇。趙頴欣指出,綜合臨床經驗,香港不少癌症患者對免疫治療存在謎思,以致錯失「治療黃金期」。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數據,預計在2030年前,本港每年癌症新症將增至4.2萬宗。較早期癌症可嘗試手術,若已擴散則可考慮電療、化療、標靶藥物,或免疫治療。趙頴欣表示,免疫治療逾5年前已應用於香港臨床,但部分患者對治療方案仍存既定印象,因而對較新的治療抱懷疑,窒礙抗癌。

  香港防癌會於3月底至上月初舉行調查,成功訪問60名曾接受免疫治療的癌症患者、康復者及其照顧者。不少受訪者對治療存有憂慮,25%受訪者得知癌症擴散時,已認定治療只是「吊命」。即使醫生建議接受免疫治療後,43%受訪者亦未立即開展治療,當中88%是出於經濟因素。香港防癌會總幹事陳廣慧補充,87%受訪患者在治療前曾擔心藥費負擔重,亦分別有33%及30%受訪者擔心出現嚴重副作用及治療無效;20%認為免疫治療太新,會成為「白老鼠」;15%猶豫是否應將免疫治療留作最後救命之用。經治療之後,78%受訪者表示副作用比想像中輕微,62%經檢查後發現體內腫瘤縮小或癌細胞數量減少。

  癌細胞消失 六旬漢停藥

  趙頴欣指出,根據臨床研究,免疫治療能延長患者存活期,部分患者病情更可完全緩解,大部分患者生活質素並未因副作用而受嚴重影響,2017年曾有一名65歲男性患者確診第4期非小細胞肺癌,癌細胞已轉移至腦部,同年開展免疫治療後,肺部腫瘤縮小。今年3月檢查顯示全身已沒有腫瘤,可以停藥。

  免疫治療療程一般持續兩年,藥費由數十萬元至數百萬元不等,不少患者因經濟原因對免疫治療望而卻步。陳廣慧指出,香港防癌會一直全方位支援癌症患者和家屬,「香港防癌會-何鴻超教授紀念助醫計劃」提供經濟支援予患者使用醫院管理局非安全網下的自費藥物,目前已有逾6,000名病人獲資助,涉及藥物和現金資助近4億元,有需要的患者可透過公立醫院醫生轉介,經入息審查後便可申請。希望可為有需要患者解決經濟難題,及早開展適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