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疫情能否清零呢

  陳文鴻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清零只指本地的社區感染,不計輸入病例。但清零要連續堅持至少14 天,若病毒變異嚴重,或許要長至21 天才可保安全。

  香港的歷史成績只是清零兩三天,要長達21天,看來並不容易。政府急於通關,主要是企業壓力;當局同樣擔心不通關經濟難以恢復正常,失業與企業倒閉問題嚴重,難以交代。然而,勉強通關,條件未具備,反而可能會引起疫情反覆,結果是防疫措施要加嚴,違背初衷。政府常說要平衡各方利益,說是容易,怎樣拿捏到位,應不是易事。

  內地的做法是寧枉莫縱,從嚴防疫。從嚴可能帶來社會不便,也有經濟成本。但走漏疫病,在社區引起感染,損失更大。始終是長痛與短痛的矛盾,短痛勝於長痛。

  香港經濟與社會恢復的關鍵,是與內地通關,不是與新加坡或新西蘭的旅遊氣泡。與內地通關,不能勉強內地照顧香港,而從內地的政策標準,清零是必要,清零14天至21天也是必要。特別是印度等變種病毒已入侵香港社區,或將蔓延,內地更加要謹防變種病毒從香港傳入。

  香港能否按目前的做法達致清零呢?無疑,當局近來的防疫政策已有加強,對近40萬外傭強制檢測,但對本地居民沒有採取同等強制,結果還是未能全面包圍剿滅病毒,容易讓病毒走漏或隱藏。特區政府始終不願仿效內地大面積地圍剿病毒。僅僅小區強制,效用有限。一旦走漏,便前功盡廢。而外防輸入,政府還是手軟,行事緩慢,措施既不及時也不周全。

  香港能否清零與內地通關,現階段還成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