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經濟勝預期 更應增加失業支援


  本港首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7.8%,遠勝市場預期,扭轉六季連跌;另一方面,外匯基金首季投資收入賺116億元,按年由虧轉盈。經濟向好,新一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蓄勢待發,這項「另類派糖」消息固然令人欣喜,卻也讓人不禁想起當前25.98萬失業市民的窘境。政策應急民所急,期望官員能審時度勢,適時調整以回應當下最急切待援的一群,讓市民感受更多溫情。

  昨日統計處公布的數字中,多項指標果然均有顯著改善,超出市場預期。當中出口反彈最為明顯,按年大增30.6%,進口亦升23.3%,整體投資開支持續溫和增長。政府發言人指出,如果本地疫情繼續受控,營商及消費信心可望在今年較後時間更為全面地改善。本地經濟分析師亦認為,隨着外圍經濟數據理想,預料第二季經濟仍有高單位數增長。

  經濟表現遠勝預期,不由令人想起,數月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質疑勞工界對未來經濟過分樂觀,故此拒絕設立失業援助,因為覺得會令庫房壓力加重。但按工聯會提出為失業人士提供每月9,000元、為期6個月而設的緊急失業援助基金,只需約150億元。僅首季外匯基金的收入,已能應付近八成的金額。如今再看,是勞工界太樂觀抑或是羅局長憂思過度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前日在官方網誌分享經濟向好的喜悅時,預告將在本月稍後時間推出iBond。iBond被市場和市民普遍認同是選擇性的「另類派糖」,皆因在全球低息的年代,iBond的派息肯定高於市面上的港元定期存息,對於有錢人或者不夠吸引,但對較少投資又有「閒錢」的市民吸引力不俗,歷年認購人數踴躍。不過,對於目前近26萬失業市民來講,大多數連賒借政府「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都無能為力,想入票抽iBond只能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

  「此一時,彼一時」。數月前勞福局斷然拒絕設立緊急失業援助,官員的思慮市民大眾或許不能全然掌握。然而社會在變,問題也常變。經濟在向好,勝過預期,庫房壓力是否依然?財爺陳茂波前天也說,部分行業的經營仍然深受壓力,令經濟復甦的步伐出現不平衡的情況。正因為如此,更加希望官員能及時審視政策,適度調整,給最有需要的市民在最艱難、最無助的時候扶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