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虛擬平台練醫護實戰

  真實病例設「關卡」診斷 獲創新教學獎

  累積臨床經驗是培育醫護人員重要一環,惟真實病房環境瞬息萬變,未必時刻可讓學生安全實習,尤其病例往往可遇不可求,凡此均有機會影響學生成長。為進一步提升醫護教學質素,港大護理學院推出虛擬學習平台「V Sim」,透過提供真實病人圖片、體檢及實驗室化驗結果等,學生即使在疫情下無法回校上課,都可在網上平台掌握完整護理程序並制定計劃,此教學法榮獲港大頒發2020年度創新教學獎。負責教師表示,透過以上項目和「VR模擬病房」等一系列虛擬學習方法,學生可「落手落腳」接觸各種病人,大大豐富學習經歷,有利培訓專業醫護人員。

  疫情肆虐,港大亦曾暫停面授課,惟醫護學生課程緊湊、學習內容繁多,護理學系遂於去年4月起,供2到5年級學生使用V Sim(Virtual simulation)平台。學生即使安坐家中都可登入平台介面,裏面設有不同「關卡」,他們需按真實病人照片、體檢數據、實驗室化驗結果等作評估、診斷,並須根據病情決定採取哪些治療措施。「學生就像在打機一樣,要思考遇上不同情況,需要檢查病人哪些部位、使用哪些儀器,從而判斷是否需要供氧、調整姿勢等等」。香港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護理學學士(全日制)課程總監黃婉霞指出,完成「關卡」後系統除會為學生表現評分,教師亦會透過視像會議跟學生「賽後檢討」,提供專業意見,提升學生能力。黃婉霞表示,平台未來或會加入3D元素,進一步改善學習體驗。

  被問到引入虛擬學習的初衷,黃婉霞強調,學院一直具備使用模擬學習(Simulation education)經驗。她介紹指,港大設有李樹芬醫學基金護理臨床技能及模擬培訓中心,近年積極更新病房設備,包括引入至少6個可模擬生命跡象的機械人,可模仿心跳、呼吸、腸蠕動聲音、瞳孔變化等徵狀,團隊亦根據情況設計氣促、心臟病發、癲癇等近百個案例,訓練學生分析病情技巧。每名學生在學期間共有逾100小時模擬學習活動。

  VR視覺影片 建立學生同理心

  此外,教學團隊亦跟港大工程學院合作,推出沉浸式虛擬實境學習(VR),為學生設計精神病人發病時第一人稱視角影片,呈現思覺失調病人感受到的幻覺幻聽、抑鬱症病人眼中的世界,藉此建立學生同理心。「模擬練習一來給予學生一個絕對安全環境練習,二來學生未必有機會在真實醫院中遇到各種病人,虛擬方式則可讓他們落手落腳逐一嘗試。」學生有更深刻體會,往後的檢討環節價值亦會更大。

  矢志成為護士的港大護理學系五年級生陳逸樺表示,這類虛擬教學確實讓他獲益良多。「之前我在醫院老人科實習,餵食期間發現老人有嚥不下去的情況,血含氧量也正下跌,以前遇到的話我會非常害怕,但自從在模擬學習取得經驗,學會要先看老人夾在手指上的測量儀器是否移位、他的臉色是否變差,讓我可冷靜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