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日與內地通關才是重點

  陳文鴻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香港疫情未清零便要通關,主要是經濟因素。香港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社會意義大於經濟意義,兩地來往人數不多,且還限於當地居民中有接種疫苗免疫者,而不是任何旅客都可星港往來。至於香港與澳洲、新西蘭的旅遊氣泡,作用同樣有限。

  對香港經濟最重要的是與內地通關。政府與其分散重點,倒不如集中全力爭取與內地通關。當然都是採取同等防疫標準:接種疫苗,來港前檢測,內地與香港同等條件,但還可加其他條件,一是分地區逐步推進,首先是大灣區,再而廣東全省,甚或深圳開始;二是分類別居民,首先是當地常住居民。香港七百多萬,深圳、大灣區便超千萬人,為香港的多倍,經濟能量巨大;三是可以商務、公務優先,促進兩地經貿活動;四是排除無謂無知的干擾,採用內地健康卡形式,作為兩地通關憑證,當中包含基本的個人聯絡資料,如病毒檢測記錄和接種疫苗記錄等。

  出行方面,在香港可吸納「安心出行」的功能;在內地則按當地的制度,務求在出現疫情時可迅速追蹤。香港不少人以私隱因素反對,執行時便採自願而非強制。但沒有這樣的憑證便不能通關。讓人們可在保障隱私與通關方便二者作出個人的選擇。相信急切通關者都不會反對這樣的通關憑證。反對者是少數,不可能讓少數人來挾持社會的大多數。

  具體細節可以再仔細推敲安排,但大前提是盡快為兩地居民通關,恢復一定程度的社會往來和經貿活動。內地已大致恢復正常生活, 只是香港有問題。但用各種方法先易後難,做好防範措施,逐步開放通關,也是打破當前香港困局的方法。

  通關的重點有輕重緩急之分,特區政府不應歧視內地,偏重國外,以政治因素來干擾通關的經濟、民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