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推「大政府」挽民心

  迎上任百日 遏疫情救經濟

  美國總統拜登將於本周四上台滿100日,在這百天內,拜登除在外交上結束阿富汗及中東地區戰爭外,在國內施政大致圍繞兩大方向,分別是推動疫苗接種遏止疫情,以及大灑金錢刺激經濟。分析認為,拜登施政策略甚有前總統羅斯福的影子,都是希望透過擴大政府角色,極速解決美國社會當前面對的危機,從而重建美國人對政府的信心,修補分化。但拜登的大計一方面面臨國會共和黨人掣肘,另外龐大開支亦勢必令華府財政惡化,若目標落空,勢必進一步令美國人失去信任。

  拜登上任之際的美國正面對重重危機,由於前朝防疫不力,令美國成為全球疫情最嚴峻國家,公共衞生、教育以至經濟均受重創,更進一步揭露國內的貧富懸殊和種族不平等情況。今年1月大批特朗普支持者衝擊國會,亦加劇政治分化和社會撕裂。

  民主黨在大選後重新控制國會兩院,給予拜登政府重建國家的機會。拜登推出總值達1.9萬億美元(約14.74萬億港元)的「美國拯救方案」,希望協助受疫情打擊的國民和企業走出困境,形容這項歷史性法案能「重建國家基石,給予國民拚搏的機會」。他在簽署這項法案後數小時,發表任內首場黃金時間全國電視演說,強調方案「屬於全國上下」。

  作家倡效羅斯福改變未來

  此外,拜登還推出總值2.3萬億美元(約17.84萬億港元)的基建法案,形容是「美國一世代一次的投資」。法案除了興建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還涵蓋不同範疇,包括投資護老設施、擴大寬頻網絡、重整稅務制度,同時應對氣候變化,加強投放在綠色能源及電動車的資源等。

  拜登曾表示,必須採取果斷行動,應對美國目前的社會和經濟情況。一向支持拜登的眾議院民主黨黨鞭克萊伯恩形容,拜登推動政策方面「遠超他的期望」,「我自己及其他許多人都覺得,在兩黨於參院議席各佔一半下,拜登不會推出大刀闊斧的政策,但事實並非如此。或許他已計算過,在立法過程中不能取得所有人支持。」拜登的基建法案提出大幅增加企業稅,以填補政府巨額開支,引起共和黨激烈反對,但拜登相信法案涵蓋寬頻及育兒服務等民生服務,可獲民意支持,《紐約時報》近期民調便顯示,2/3受訪美國人支持基建法案。民主黨進步派認為,民主黨在國會的議席優勢,只能保證維持至明年1月,呼籲拜登加快推動政策。

  美國作家奧爾特曾出版《決定性時刻》一書,講述前總統羅斯福任內迅速通過法案,得以有效施政。奧爾特表示,「羅斯福新政」代表政府與國民之間的新社會契約,這情況持續近50年,直至前總統里根上台後,才開啟「小政府和自由市場競爭」的年代,奧爾特指拜登應與當年的羅斯福一樣,把握罕見的機會,為美國未來多個世代改變政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