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經濟逐步向好 應讓基層共享成果


  本港經濟似有見底回升跡象,一方面出口持續改善,首兩個月增幅高達37.5%;另一方面樓市和股市等投資市場交投暢旺,官員預料今年首季GDP會有顯著改善。不過,這並不代表基層市民的生活開始變得輕鬆。事實上,上月底領取失業綜援人數進一步升至7年新高,較去年1月底大增約60%。去年向社署資助的8間營辦食物銀行申領「食物援助」的人次,同比亦大增約48%。本周立法會將繼續審議財政預算案,希望當局能從善如流,讓基層多些分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表示,在外圍環境好轉帶動下,本港出口已連升四個月,相信明日公布的三月份出口升勢可持續。而且最近的營商氣氛好轉,相信經歷了連續六個季度的負增長後,今年首季的GDP會有較顯著改善。不過,他承認,若按實際「體感溫度」來衡量,市民感受的可能是另一種情況。對於目前26萬人失業、14.8萬人開工不足的打工仔來說,痛感仍然強烈。尤其是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的失業率仍高達10.7%,遠高於整體數字;餐飲服務業的失業率亦高企在13.3%。

  立法會上周審議財政預算案時,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對當局拒絕設立臨時失業援助金,只推出特惠貸款計劃表示失望。經民聯盧偉國認為,政府在本港經濟處於冰封時,應推出更多措施幫助中小企及市民。議員謝偉俊建議,公務員團隊在制定政策時,應多與業界及公眾溝通。議員們的意見並非無的放矢。本港經歷連續兩年的經濟不景,基層和中產生活大受影響。據營辦食物銀行職員表示,不少中產因為有自置物業,失業後不符合資格申請綜援,零收入持續一段期間,積蓄耗掉七七八八後,內心經過痛苦掙扎,不得不放下身段請求食物援助,以解決兩餐溫飽。媒體近月亦不時在一些商場的美食廣場,發現有市民撿「二手飯」充飢,情況令人心酸。

  陳茂波昨日對香港接種疫苗進度相對落後表達了擔憂,認為若待到海外市場較大程度恢復人員往來的時候,香港將變得相對受限,經濟復甦也會被拖慢。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日也指出,控制好疫情是本地經濟能否全面復甦的關鍵,僱主和僱員同坐一條船,呼籲市民齊心接種疫苗,共渡時艱。事實上,社會有聲音認為,在經濟恢復增長之際,讓更多基層市民感受到貧窮情況改善、品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可以成為增加大眾接種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