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廳開放 科學館室內追風

  氣候變化之下,極端天氣變尋常。科學館今日開放全新的常設展覽「地球科學廳」,展廳設於科學館1樓,四個展區合共放置28項展品,介紹地球的內外結構、影響地球的內外力量,及香港地質歷史等,科學館總館長陳淑文介紹新展館的展品時特別推介記錄了溫黛、天鴿及山竹等多個具代表性曾吹襲香港颱風資料及所造成影響的「颱風眼」。

  除重溫颱風所造成的破壞外,展館內亦設有「颱風模擬室」,風速達每小時120公里,相當於颱風的威力。

  展覽亦會向市民解釋地球的內部力量,包括解釋板塊活動如何引發地震、火山爆發及海嘯等天災,參觀的市民亦可以透過互動遊戲「地震應變中心」了解一旦遇到天災時應如何應對,陳淑文表示,「香港人愛到日本及台灣等地旅行,這些地方都位處地震帶,一旦旅行時遇上也知道可以如何保命。」

  另外,科學館亦精選了來自不同地質年代的岩石標本在展廳中展出,並在展覽中呈現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景致,希望提高市民對香港地質的認識。

  陳淑文期望市民可以透過展覽了解珍惜和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並透露科學館去年獲捐贈礦石藏品令展館設計需重新修改以豐富展覽內容,指科學館未來會繼續翻新展館,計劃包括開設古生物展覽廳,讓市民知道地球過往曾出現5次物種滅絕,提醒市民反思自己行為,防止人類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