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物質超標 福島黑鮋禁售

  「銫」半衰期達30年 可致乳腺腫瘤

  日本政府在本月較早前決定,兩年後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排入大海,廢水帶來的輻射污染備受國際社會關注。日方多次宣稱核廢水經過「處理」,對環境不會構成危害,被國際專家多次駁斥,事實亦證明,福島海域至今仍然受10年前核危機的放射性物質所污染,日本政府前日便宣布,由於在福島縣一帶捕獲的一條魚中,發現放射性物質「銫」超標,因此禁止同類海產上市,是自去年2月以來,福島縣再次有海產被限制出售。

  據日本媒體報道,福島縣政府是在本月1日檢驗海產時,在一條從南相馬市對出約13公里海域、水深37米處捕獲的黑鮋(中文學名「許氏平鮋」)中,發現放射性物質銫超標,每公斤中含有270貝可(衡量放射性物質活躍度單位)的銫。根據日本國家食品標準,海產中每公斤不得超過100貝可的銫,福島縣的規定則更嚴謹,不得超過50貝克。

  日本國家原子力災害對策本部隨後下令限制黑鮋上市,是自去年2月福島縣海產上市限制獲全面解除以來,再度實施禁令。不過在隨後的檢驗中,沒有再發現其他海產超標。福島縣漁民在今年2月亦曾公布黑鮋銫超標的事件,當時的黑鮋是在相馬郡對出8.8公里、水深24米處捕獲,每公斤中檢驗出約500貝可銫。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隨即自行宣布,停止將黑鮋上市。

  銫本身是存在於天然環境中的軟金屬,核爆炸則會產生兩種放射性的銫同位素,包括銫134和銫137,其中銫134的半衰期約2年,即經歷2年後輻射量才會降低至一半,銫137的半衰期更長達30年。

  外交部指日方不負責任

  人體暴露於高劑量的放射性銫中,可能會令體內細胞受損,或患上急性輻射症候群,在老鼠身上的實驗顯示,高劑量的銫137輻射,會增加患上乳腺腫瘤風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在昨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日本排放核污水一事。有記者提問,中韓兩國的核電站污水處理標準較日本低,從科學角度來看,中韓批評日本毫無道理,汪文斌則批評有關說法「偷換概念,轉移視線,是真正不講科學,也極其不負責任。」

  汪文斌解釋,兩者的廢水來源不同,核電站正常運作排水遵循國際標準,經處理檢測達標後,有組織排放不是放射性廢水,福島核事故則是最高級別事故,水中含有大量核裂變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其二是處理難度不同,福島核事故的污水需利用ALPS技術處理,能否達到排放標准還需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