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海歸」博士大灣區展抱負

  創辦生物技術公司 規模3年增10倍

  香港長大、美國求學、粵港澳大灣區創業,「80後」生物化學博士、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潘洪輝有着別樣的成長軌跡。

  1996年,潘洪輝在香港中學畢業後赴美國讀大學,一路讀到生物化學專業博士。博士畢業後,潘洪輝在美國知名生物技術公司任高級研究員、亞太地區技術負責人,負責新一代無血清培養基配方研發及支持亞太地區生物製藥企業客戶。

  潘洪輝說,國外求學、從業的經歷開闊了自己的眼界,「更重要的是,自己由此注意到內地生物醫藥行業的廣闊前景。」

  另一邊,父親曾經的一句話讓他深受觸動。「有一年父親來美國跟我住了半年,走的時候對我說,沒辦法跟他的孫子溝通,因為小孩子不會說中文。」這讓潘洪輝開始認真考慮回國的問題。

  2012年,潘洪輝下定決心回國發展,「內地對生物科技人才需求很大,我明白回來將有更多的機會。同時,我覺得在共同的文化體系裏,我會有更好的發展。」

  初期,潘洪輝加盟了一家內地知名生物醫藥企業,擔任技術總監、首席科學家。這段腳踏實地的工作經歷,讓他更加確信內地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決定更進一步,開啟自己的創業之路。

  潘洪輝將培養基研發生產作為創業方向,這是生物醫藥產業的關鍵原材料,「內地培養基供應基本被國外大企業壟斷,交貨期限長,產品質量不穩定,且易受外部因素影響,這對藥企來說是很大的制約因素。」

  幾經選址,潘洪輝決定將項目落戶大灣區,於2018年在廣東中山聯合創辦了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我對這裏非常熟悉,跟家人在這邊生活很安心。」他說,「過去5年,大灣區在生物醫藥領域迅速發展。對科創企業來說,及早進入大灣區『鎖定』市場,對未來開發國內國際市場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籲港青年早登「機遇列車」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明確提出「支持中山推進生物醫療科技創新」,潘洪輝扎根大灣區的信心更足了。如今,他的團隊已從初創時的12人發展到100多人,公司從900平方米的研發實驗室發展到現在擁有近1萬平方米的創新服務平台,贏得國內外近100家生物製藥和生物技術企業客戶的認可和信賴,並獲得行業多家知名風險投資機構的戰略投資。

  回顧自己的經歷,潘洪輝說,到內地親身體驗這裡的發展變化,對香港青年開闊眼界十分重要。他說,道聽途說只會變成「盲人摸象」,香港青年應當抱着開放的心態看待事物,尤其要親身經歷、感受後,再作出自己的判斷。「大灣區大機遇。這趟『車』已經啟動了,快點『上車』吧,不然就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