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加強規管市面有機食品

  雯雯

  近年時興健康飲食,有機食品越來越普及,不少主婦為了家人吃得健康,即使價錢較貴,也會選擇有機蔬菜,但一般人購買時,都是相信產品上張貼的有機認證標籤。「有機」是指在生產食物的過程中,不使用化學物品,如種植植物時,避免使用常規農藥、人造肥料、化學添加劑,不少人亦因此以為「有機」與安全掛鈎。

  不過,浸會大學有機資源中心上月底公布,於去年在本地各區濕街市及有機商店收集菜心、白菜及羽衣甘藍共56個蔬菜樣本檢驗後發現,有41個蔬菜樣本驗出含香港管制的除害劑殘餘,比例高達73﹪;羽衣甘藍一向被視為健康食品,據說還有抗癌效果,故有「超級食品」之稱。但看這次測試結果,一個購自中西區的羽衣甘藍驗出的農藥殘餘量竟然高達9.12毫克,遠遠超出法例規定上限1.2毫克的六倍!若長期食用,會令皮膚受刺激、引致頭暈缺氧,還會損害學習記憶功能。

  調查亦發現有菜檔涉魚目混珠,將常規菜充當有機菜出售。為安全起見,消費者還是到相熟的菜檔購買,不要光顧來歷不明的產品。買回來的蔬果,不要只是稍作沖洗便直接食用;如果製作沙律或飲品,應先徹底洗浸,再煮熟才吃,部分農藥可在烹煮過程中被排走。此外,也盡量避免偏食某一類蔬菜,將風險降低。

  政府方面,希望可加強監管有機認證和標籤使用的機制,從源頭加強監控,增加巡視本地農場的操作。進口檢查也要把好關,以防止有問題蔬菜流入本地市場,這樣才可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令市民食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