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綠色環保政策須優化

  談說間

  九巴自行研發新一代配有太陽能裝置的巴士,車頂裝備14至16塊厚度只有2毫米的太陽能板,每小時能供電16.2度,每天可節省耗油量5-8%,若獲運輸署批准,可望成為新巴士的標準配置。香港三人家庭的平均用電量,每月只是275度,九巴的研發不能輕視,其身體力行實踐環保措施,令人欣喜。

  在車頂安裝太陽能設施的做法,其實亦可用於樓宇天台,再接駁至電力公司的電網,將產生的電量賣給電力公司,由此減省樓宇公共設施的電費,可以與住戶攤分賣電收益。可惜,地產發展商一直想「賺到盡」,很多樓宇天台都賣給了頂層的住戶。

  翻查資料,遠在2001年,屋宇署、規劃署及地政署已為綠色環保建築向地產發展商推出聯合作業指引,引入一系列環保設施,例如環保露台、工作平台等等,並提供誘因將這些設施可豁免總樓面面積之內,俗稱「發水面積」。但由於指引有欠妥善,導致「發水面積」無限制,政府才於2011年將寬免上限定為總樓面面積的一成。

  綠色環保建築的政策無疑需要優化。一方面,政府可強制新建造的樓宇在天台安裝太陽能裝置,接駁至電力公司的電網;另一方面向天台仍屬樓宇公共設施的大型屋苑的物業管理公司,提出資助和技術支援等誘因,在樓宇天台安裝太陽能裝置,接駁至電力公司的電網,待進展暢順後,再推廣至其他較小型的屋苑,甚至是管理完善的單幢樓宇。

  綠色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是每個城市不能逃避的事情。個人的環保意識自不可少,但市民個人影響力有限,惟有政府推展相關政策,才能在整個社會的運作中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