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可期 澳門藝術節「再出發」

  原應於去年5月舉辦的第31屆澳門藝術節,儘管未能舉行,但仍較去年的香港藝術節「幸運」,後者早已公布了節目,還售出不少門票,而在演出場館關停下,只能處理大量善後工作,成為香港藝術節開辦以來最獨特的一年。去年的澳門藝術節卻並未有「發生」,於是延期一年後,於今年4月30日至5月29日以「再出發」為主題「再出發」了。 文:周凡夫

  今年澳門藝術節首次採用了網絡直播,以線上zoom形式,安排分處大灣區、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媒體在線參與。在澳門現場出席的除了澳門文化局局長穆欣欣,還有參與演出的澳門藝團代表及相關嘉賓。

  穆欣欣藉《再出發 美好可期—致第三十一屆澳門藝術節》對第31屆澳門藝術節進行簡介並向大眾發出盛情邀請。記者招待會上,穆欣欣除公布藝術節推出共20套節目,近100場活動,涵蓋戲劇、舞蹈、音樂、視覺藝術、攝影展覽,並透露整個藝術節的預算費用為2,100萬澳門元,接着播映了長約9分鐘的藝術節節目巡禮的錄像。

  「新常態」下的節目設計

  今年在海外藝團難以到訪的情況下,聚焦內地和本地節目,以內地及澳門的文化藝團來打造新的交流平台,便成為新的常態。在此新平台上的20套節目,由北京林兆華戲劇工作室帶來的開幕節目輕歌舞劇《白蛇》,和中國國家話劇院改編自美國當代劇作家奈戈·傑克遜(Nagle Jackson)同名劇作的閉幕節目《離去》,當為今年最具吸引力的兩個舞台製作。

  《白蛇》取材自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主創團隊在向經典民間故事致敬的同時,更力求突破創新。運用原創音樂、精美舞台設計以及多媒體藝術,務求創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效果。中國國家話劇院《離去》的故事主角是資深莎士比亞戲劇演員埃略特·普林(Eliot Pryne)。普林曾在舞台上贏得無數讚譽,但晚年罹患阿茲海默症,導致意識混亂,常遊走於現實與戲劇之間。過去他擅長在舞台上扮演李爾王;現在他與3個女兒一起演繹悲歡離合和人生百態。這是埃略特與3個女兒的故事還是李爾王與3個女兒的故事?這個講述步向生命盡頭、遊走真實與虛幻之間的故事,呈現生命的脆弱和永恒,在社會陷於新冠病毒困擾的當下,更讓人深思。

  展現多樣澳門文化

  澳門藝團在本屆澳門藝術節中擔任頗重的角色,不僅要呈現多年發展下已建立起來的專業化獨特視點,更呈現出澳門獨特的歷史傳統下,長時間所形成的文化多樣性。四維空間的《舞·醉龍》以舞蹈劇場將傳統節慶活動舞醉龍與當代舞蹈融合創新;梳打埠實驗工場藝術協會的《從記憶看見你》透過紀錄劇場方式,探問沙梨頭的前世今生,細味城市變化。

  石頭公社藝術文化團體《未境作業·挫敗之慾》則是一個至為獨特的跨文化跨地域、跨語言的製作,是延伸自瑞士霍拉舞蹈團(Theater HORA)原創作品《失敗之樂》(The Pleasure of Failure)的即興節目,由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及瑞士霍拉舞蹈團的特殊演員合作演出,演員透過音樂即興表演,將自己的故事、想法、需求和慾望坦率地表達出來。這個製作將由來自澳門和瑞士兩地的演員及編導人員透過互聯網工具共同創作和演出,合力傳遞失敗跟成功同樣重要的訊息,並為觀眾編織出一幅特殊人士超越語言、標籤和障礙的世界觀地圖。

  此外,由居澳造型藝術及多媒體藝術家伯納多·阿莫林(Bernardo Amorim)結合偶戲及光雕投影的《反轉澳門——魔法城市歷險記》;一連3晚在祐漢街市公園點亮社區活力的綜合文藝表演《百藝看館》;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的學生演出的粵劇《九鳳山》;澳門土生土語話劇團把時事、人文、方言共冶一爐的土生土語話劇《當家一天》等,都極具特色。

  從創新角度演繹經典

  開幕與閉幕節目以外,在中國現代舞團界中頗有名聲的上海金星舞蹈團也將帶來兩套節目:《野花》和《三位一體》,前者以馬拉松般不停歇的舞動來詮釋野花倔強的生存姿態,後者則集結3位著名編舞家金星、蓋特(Emanuel Gat)和庫格蘭(Arthur Kuggeleyn)的創作,以各具特色的肢體律動來探討女性的自我生存及生理空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膽量和魄力。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則帶來口碑載道的黃梅戲《紅樓夢》。黃梅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紅樓夢》於上世紀90年代以余秋雨、陳西汀等為主創團隊核心,以創新的角度演繹經典,曾名噪一時,是該劇院的保留節目。這次帶到澳門舞台的版本,則是由新生代黃梅戲演員創新創作,聚焦在賈寶玉的角色上,強調其反叛形象。

  澳門藝術節

  日期:4月30日至5月29日

  節目詳情可登入 https://www.icm.gov.mo/fam/3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