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疫苗氣泡」宜快推 做好細節助落實


  本港抗擊新冠疫情之路一波三折。政府前日公布「疫苗氣泡」計劃後,昨日新增13 宗確診個案,其中3 宗為本地個案,最早發病者為源頭不明個案,其餘兩宗均為患者家人,令連續三日沒有源頭不明本地個案「斷纜」。不過,「疫苗氣泡」並不是片面放寬防疫的舉措,而是本港未來抗疫的政策思路,亦即鼓勵市民積極接種疫苗,以抗體擊退疫魔的治本辦法,必須堅持。疫情出現反覆,更加說明社會有迫切需要提高市民接種率,當局只需依據「疫苗氣泡」思路調整執行細節即可。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源頭不明個案涉及一名55歲居於深井的家庭主婦,她曾經到訪荃灣及屯門,在商場用膳以及到玩具反斗城和服裝連鎖店逛街,亦曾到屯門曾咀靈灰安置所掃墓。另外,本港前日新增的其中一宗確診個案,是一名14歲中學男生。從該名主婦逛街所到場所以及有學生染疫,正說明本報一直關注疫情放緩下社區或存在隱形傳播,以及擔心學童在校園內外感染風險並非杞人憂天,也說明政府圍繞接種疫苗才放寬限聚的政策思路方向正確。

  只有接種疫苗,才有機會戰勝新冠疫魔,這是全球絕大多數專家的共識。故此雖然疫苗供應緊張,全球接種疫苗人數已多逾7 億。本港疫情反覆,經濟未能重啟而出現惡性循環,唯一突破的方法,就只有提高疫苗接種率,這正是「疫苗氣泡」策略的核心。因此,若有人以一時疫情反覆而要求暫緩「疫苗氣泡」,明顯是「捉錯用神」。

  「疫苗氣泡」不僅不應暫緩,反而應該加快落實。當然,在落實過程中應避免一刀切限制措施矯枉過正,過度影響商戶和市民。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表示,政府無意干預業界做法,亦不希望僱主和僱員形成對立,因此會考慮為不適宜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人士提供證明,相關部門亦會在未來一星期約見業界,敲定在「疫苗氣泡」下放寬營業限制的執行細節,包括進入處所時應如何出示相關證明等。相信當局是想讓政策的細節安排情理法兼顧,更具人性化,更有人情味,值得支持。

  「疫苗氣泡」計劃公布當天,市民預約接種人數增加逾倍,開了個好頭。心水清的市民知道,「疫苗氣泡」成效愈佳,愈多人完成接種,推出「旅遊氣泡」或「疫苗護照」的條件便愈成熟,既可減少親友受感染的風險,擴大自由活動空間,更可早日達成安全出遊的心願,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