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罕有蛾類 疑全球首現

  3物種本港初見 昆蟲搜查盼增生態認知

  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去年分階段舉辦大嶼社區昆蟲及無脊椎類大搜查活動,通過活動發現3種有機會是本港首次發現的物種,包括可能是全球首發現的飛蛾新品種,及在東南亞出沒、可能首次在港被發現的黑蟑螂。

  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去年5至11月主辦「大嶼社區昆蟲及無脊椎類大搜查」活動,分3個階段作為期63天的調查,活動通過邀請公眾及學生在東涌、梅窩、貝澳、水口、大澳等地區搜集昆蟲資料,並透過著名國際網絡平台iNaturalist作記錄。是次調查共收集近1.2萬個觀察記錄,當中約四成屬研究級別,可以用作學術研究用途,一共有710個不同物種。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蘇英健表示,從調查記錄中發現3個物種有可能是本港首次發現,當中包括一種在東涌發現的飛蛾。他指,研究飛蛾20年的「飛蛾專家」Roger Kendrick表示,該品種的飛蛾現階段未有任何已發現的物種可以匹配,有機會是全球首例,但仍須收集更多樣本後才能定奪。

  他續說,另外兩種分別是曾在中國雲南一帶發現,名為Anthidiellum Carinatum的蜂種,以及在東南亞出沒,名為Pycnoscelus Nigra的蟑螂,兩種昆蟲分別在梅窩及東涌發現,且未曾出現在香港文獻,須待專家分析後才能確定牠們有否在香港繁殖。

  籲政府審慎評估梅窩保育

  協會創辦人及保育總監沈鼎榮表示,舉辦活動的目的是提高市民對生態保育的認知,希望參加者能夠擺脫對無脊椎生物的誤解和厭惡。他指,特區政府早前已成立可持續大嶼辦事處,把貝澳、水口等地區列入重點保育區域,但梅窩等地區暫未包括在內,擔心將來「明日大嶼」人工島及相關交通配套工程可能會接近梅窩,呼籲政府作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