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病童隱形 載毒高易播疫

  12天男嬰中招 港最細確診者

  香港昨日新增7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4宗為輸入個案,另有3宗是前日(5日)確診的32歲豐澤電器男患者的同住家人,包括一名剛出生12日的男嬰,是本港至今年齡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昨日亦公布一項研究發現,幼兒確診者不論是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均偏高,四成病童無病徵,有一名病童即使有抗體,病毒仍能潛藏體內多達36天,期間仍有傳播性,令病童容易成為隱形傳播者,建議政府在社區強檢和日常幼兒檢測上,更多採用樣本加強對幼兒檢測,以便截斷社區隱形傳播鏈。

  本港昨日沒有新增源頭不明確診個案,但有3宗關連個案,是前日確診的32歲豐澤電器男銷售員同住油塘邨華塘樓的家人,分別為31歲女子、7歲女童及12日大男嬰,相信是男患者的妻兒。該男嬰是本港疫情爆發以來年紀最小的確診者,上一名年紀最小的是一名14日大男嬰,於今年1月27日確診,無病徵,屬於機場三跑地盤群組。至於初步確診個案則少於10宗。

  專家倡糞便檢測

  截至今年3月25日,在本港11,429宗確診個案中,929宗為17歲或以下人士,當中逾20%共201宗是3歲或以下幼兒,87宗即四成多沒有任何病徵。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將香港與內地及美國等多個地區的兒童確診比例作比較後,發現香港幼童染病的百分比偏高。

  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指,該院自去年3月底起,在逾1.75萬個糞便樣本中,成功識別22宗確診個案,陽性比率為0.13%,比封區強制檢測的0.08%和的士司機一次性強制檢測計劃的0.006%更高。在這22名確診者中,20人為6歲以下幼兒,比例逾90%,當中沒有徵狀的隱形個案佔逾70%。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指出,因幼兒大多沒有徵狀,但病毒載量高,而且帶活性病毒的比例更高達九成,極具傳染性,再加上他們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可以十分長,其中一名2歲患者的糞便持續帶活性病毒期長達36天。他說:「病毒十分喜歡這些幼嫩的細胞,會生存久一點、多一點,不等於要破壞細胞。很多幼童的病毒感染,他們排放病毒的時間長,但他們的病徵不一定很嚴重。」

  這些因素均顯示受感染幼兒更容易將病毒在社區傳開。而糞便檢測是可靠及有效方法,找出沒法提供呼吸道樣本的隱形個案。黃秀娟補充,病童即使呼吸道樣本對病毒檢測呈陰性,但部分病童的腸道及糞便仍然活存陽性病毒。「病毒可在腸胃中長達30天,是比較長的時間,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會有較高風險,成為社會的隱形傳播者。」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李民瞻表示,發燒、咳嗽和流鼻水是兒童感染新冠肺炎最常見的病徵,但這些徵狀往往被以為是普通感冒,故家長未有察覺子女染病及安排檢測,呼籲家長多留意孩子的健康狀況,特別是曾經到訪高危地方後出現不適,居所被納入強檢名單、或就讀學校有人呈報原因不明的不適情況等,都應盡快求診並接受病毒檢測。

  中大建議政府在社區強檢和日常幼兒檢測上,為幼兒採用糞便樣本檢測,更有效地截斷隱形傳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