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古今衣飾潮流文化

  逛不一樣的「時裝店」

  言及藝術館,可能給你的印象是嚴肅,甚至乏味,但近年有藝術館展覽轉行「打卡路線」,以吸引年輕人的注意。香港藝術館在1年多前重開,展覽風格顯得更貼地,最近開設的展覽打破人們對藝術館的刻板印象,把展覽場地化身成一家不一樣的「時裝店」,展出多件與衣飾鞋履相關的經典及當代藝術作品,讓觀眾從生活化的情境,以不一樣的視角去欣賞藝術作品。 文、攝:張美婷

  展覽從藝術館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的四大館藏中,精選出76組與衣飾鞋履有關的藝術品展出。場地以時裝店為設計概念,內設不同的部門,包括男女服裝、加大碼、時尚鞋履、古着配飾、優雅頭飾、品味空間及夢幻天地。讓觀眾在「時裝店」這生活化的情境下,以不一樣的視角欣賞藝術作品。展覽在每個部門的鏡面上印上了一些提問,這就像日常購物時自我考量的問題,幫助觀眾反思日常挑選服飾時的喜好和對潮流服飾的看法,從而了解不同年代的潮流文化及自己的審美標準。

  投影造型試身打卡

  是次展覽以時裝店的布局策展,惟又把展覽名稱定為「不是時裝店!」,卻令人感奇怪。香港藝術館館長(虛白齋)朱瑞平直言,展覽中所指的時裝店可以說是「上菜的方式」,展品以時裝店作展出概念,以展出藝術館有關衣飾鞋履的四大館藏。她又強調藝術和衣服時裝同樣有共通之處,「衣服和藝術有異曲同工的地方,就如購買衣服時大家會留意其物料、做工技巧,甚至題材,這與我們欣賞藝術品時所留意的細節無異。」

  展覽中除了展品外,主辦方在策展時特別加入不少「打卡點」,有投影區讓觀眾挑選造型後投影到大屏幕上,觀眾站在投影區內便可「設身」打卡。此外,展覽內的試身室亦相當吸睛,每所試身室的熒幕播放着不同的人物衣服圖案,觀眾也可在印有文字句子的鏡前拍照。

  電影角色中看潮流文化

  甫入場,映入眼簾的是石家豪的作品《四季(動物)》,作品上的4個人有着不同的動物裝扮,石家豪運用了服飾和髮飾的不同去詮釋四季的變化。展覽的一旁展示着文鳳儀的《霞絲:千水、千目、千山、千華》,作品上4件旗袍均是文鳳儀媽媽所穿的衣服,作品名稱中的「霞」是其母親的名字,千水、千目、千山、千華則是在頌揚其母親的美德。文把其衣服形態以化學物品作定型後以金屬絲線複製編織,以保存着她對媽媽的回憶,文認為衣服能呈現人體的形、個性以至靈魂,不同時期的衣服能呈現身體不同狀態和變化,更能反映出內心。作品看似十分輕盈,有空間感,金屬線互相交織,透過燈光的照射,帶出虛實感。謝淑婷的《衫》共有24件,摺疊平放在長桌上,她把自己日常的衣服用陶漿浸泡,再經燒製後成為「陶瓷衫」。

  往前走走,牆上掛着的一大片海報充滿年代感,這是石家豪的《周潤發試身室》,海報上的衣服就如從前小孩喜愛玩的紙張角色換衣紙樣,當中印製的衣裳全都是藝人周潤發的電影角色造型。偶像明星及戲劇角色的造型常備受追捧,石便以受港人喜愛的藝人周潤發為題,以探討潮流文化對身份議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