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能賣錢 不是癡人說夢


  內蒙大興安嶺開拓「林業碳匯」生意經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空氣能賣錢」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可如今,在環保意識日益高漲的情況下,這已不是空想,而是一本「吃香」的生意經,並為內蒙古大興安嶺帶來「新經濟」。

  2014年,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從轄區19個林業局中,挑選6個林業局的營林或森調工作人員赴深圳進行「林業碳匯」知識培訓,讓內蒙古大興安嶺變成一個可以「把空氣出售賺錢」的巨大基地。

  「通過第三方核證林木生長量,按一定標準核算吸收多少二氧化碳,釋放多少氧氣,簽發的減排就可以進行交易了。」當年去參加培訓的根河林業局營林科副科長龐洪斌,如今已是碳匯經濟的行家裏手。

  這幾天,龐洪斌和同事正忙於查看上央格氣林場97林班樹木的生長狀況。2009年,上央格氣林場97林班在600畝範圍內新栽的近11萬株落葉松苗木,如今已長到兩米多高,與後天自然生長的樺樹形成鬱鬱葱葱的混交林。

  在根河林業局,像上央格氣97林班這樣的新造林地總共18萬畝,龐洪斌表示:「這18萬畝森林能產生多少噸減排量、吸收多少噸二氧化碳,認定後就可以在平台上進行交易。林木就這樣在持續生長過程中,產生了生態附加效益。」

  2016年,中國國家發改委正式對根河林業局CCER碳匯造林項目立項,意味着200多萬噸的減排量已經放在碳交易市場門口。

  地處中國最北端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是中國目前保持最好、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國有林區,生態功能區總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

  森林碳儲總量近20億噸

  按照每生長1立方米林木平均吸收固定約1.8噸二氧化碳計算,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碳儲總量約18.9億噸。

  2018年,內蒙古森工集團在中國國內首次提出碳匯項目管理數據庫的概念,填補了林區自主開發森林經營碳匯項目的空白。

  烏爾旗漢林業局第一個成立了碳匯辦,碳匯辦主任吳海波從去年冬天到今年初春在逾-40℃的林子裏來來回回「造訪」5、6回,在各種枯乾的樹幹上劃寫着。他說,那是準備做碳中和造林項目,他在樹幹上標註的是GPS定位點和選項設計的標誌。

  除了根河林業局和烏爾旗漢林業局,克一河、綽爾、金河、滿歸4個林業局也被劃入「林業碳匯」的試點局,7年來共開發儲備國際國內標準林業碳匯項目9項,總面積15.6萬公頃,項目計入年限從20到60年不等,預計總減排量4800多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有專家預計,隨着碳交易市場的逐步完善,未來將有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紙、電力和航空8個重點高耗能行業被納入控排履約範圍。

  內蒙古森工集團大興安嶺碳匯科技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成績單中顯示,26萬噸國際核證碳減排標準(VCS)產品在內蒙古環境能源交易所進行掛牌銷售,銷售額預期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