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跳出舒適圈 闖出一片天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一連兩日以線上和線下形式開展招聘,34間機構提供逾800個職位,吸引市場目光。經過曠日持久的新冠疫情衝擊,全球各地經濟結構和企業運作模式轉型勢在必行,就業崗位因此也會相應調整。年輕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不但能擴闊眼界,磨練自身,長遠亦能為本港業界注入動力。港府及各專上院校在課程設計上,應作適當調整,以提升港生於內地職場的競爭力,同時設立平台吸引他們日後返港貢獻所長。

  本港目前就業情況嚴峻,「畢業變失業」愈來愈普遍。MWYO青年辦公室近期報告預計,本港首季20至29歲青年的失業率高達11.4%,悲觀情況下第四季或進一步升至13%,遠高於整體失業率。過去,部分年輕人迷信歐美、日本和韓國的工作和實習機會,但隨着全球經濟重心轉移和地緣政治變遷,統統成為過去式。目前內地經濟快速復甦,文娛生活多姿多彩,粵港澳大灣區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3萬美元,是國家經濟活力最強、產業鏈最完備、高新科技和文創企業最多的地區,單從學以致用的角度,就是一展所長、實現理想的夢幻之地。

  社會上有一種看法,認為內地起薪點低,工作過於懶散,這顯然是對內地缺乏了解的「美麗誤會」。內地經濟活力強大,據《中國證券報》資料,最近內地一次公開招聘逾百名與數字人民幣相關人才,月薪由1.5萬至8萬元人民幣不等,其中前端高級開發工程師的月薪,由4萬元人民幣起步。內地職場社交平台上月發布一份高薪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內地職場熬夜已十分普遍,82%受訪者表示要到深夜11點後才能去睡覺,年薪愈高睡眠愈少,企業高管平均睡眠時間只有6.6個小時。

  事實上,年輕人甫入職場,不管是在本港,還是到外地發展,都需要打拚才能出頭,愛拚才會贏。港青與其着眼於起薪點,不如問問自己的競爭力是否與職位匹配,問問自己是否過於留戀本港工作的安逸,這樣就不會受到個別媒體的誤導。另外,香港專上課程多用英美教材,學校和生活經歷缺乏對內地企業運作和社交技能的相關知識,恐怕對內地發展急需的科目也有所欠缺,政府和各界均應正視,在課程設計上需作適當調整。香港現在面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口,年輕人另覓發展空間將是常態,只要心態持正,勇於跳出親友庇蔭的生活舒適圈,無論到哪裏,都可以闖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