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行山 霧險小心

  早前接連發生行山人士死亡事故,引起大眾對行山安全性的關注。加上,春天容易起霧,香港郊野行山隨時「伸手不見五指」,危險性更增,大家如何避免大霧造成的「牙煙」情況呢?出發前準備工夫,以及學會求生方法,助你應對大霧,行山都行得安心。

  天即天氣,行山前應注意天氣預告,乃至即時天氣情況,路徑區域的降雨、氣溫、風速的實時追蹤等。如果事前已知會有大霧,就不宜出行。

  地即地理環境,出發前做功課,量力而為,選擇適合自己的行山路線難易度,做足規劃,最好揀選自己熟悉路線,或具備良好路標及地圖指示的路徑(如麥理浩徑、港島徑等),即使大霧亦較容易找到出路 。另外行山時亦要注意環境,切忌為打卡身處險境,例如在霧氣圍繞的山崖旁拍照,以免樂極生悲。

  人既代表多人同行,亦代表每人行山該準備的物資。行山時有同伴可以減低遇上意外的危險,遇上突發情況亦可互相幫助,以四人一組最佳。每個人行山亦應全副武裝,不但要帶備足夠糧食和食水,還需穿着行山鞋,準備「求生裝備」以防萬一, 即哨子、地圖、指南針、電筒、急救用品,後備電源必不可少。

  迷路時求生4法

  假如不幸因大霧或其他原因行山迷路,需先保持冷靜,再採取以下4步:

  1.利用指南針及地圖,或手機GPS定位,記下所在位置,以備求救時之用。

  2.若未能判定所在位置,憑記憶依原路退回至安全地方,或有人工建築之地方(例如標距柱、欄杆、電線杆,甚至樓梯、石級)。

  3.若找不到安全地點或人工建築,以走上高地為目標。通常高地手機接收訊號較強,且求救時亦較易被人發現。

  4.於安全情況下,發出「國際山難求救訊號」。即吹哨子或開着電筒,依照以下方法:

  ■一分鐘內發出6次長訊號

  ■停頓一分鐘

  ■重複上面兩步,直至救援人員出現為止。

  另外,打電話向救援人員求救後,絕對不可離開所在地,而是應該耐心等待。最後,緊記大霧時聲音傳播較易,遠處傳來的聲音也會加大聲量,所以不能夠通過聽聲辨別距離。

  戶外「智」強裝備

  行山準備當然重要,但裝備亦不可少!即日起至本月31日期間 ,TechLife by FORTRESS 推介多款戶外郊遊裝備。

  BEVVO 無線便攜式攪拌杯

  輕巧易攜,具超強攪拌力,數秒即可完成美味果汁、冰沙或奶昔,方便補充能量。

  AGS Pro 背包(增量型)

  FX Creations X 新世紀福音戰士聯乘系列,專利懸浮減壓裝置,承托力更高,協助儲存求生裝備。

  Fitbit INSPIRE 2 智能穿戴

  可全天候心率追蹤及睡眠追蹤 、 電池續航時間長達 10 天,隨時關注你行山時的身體狀況。

  Amazfit T-Rex 智能手錶

  設計呈戶外風格,12項軍規認證,山野間做好時間管理。

  行山飲水有學問

  水對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行山運動量大,食水就更珍貴。殊不知「飲水咁易」亦有學問。

  行山帶水 帶水量視乎:

  ■路線:路程愈長愈難走,水量應隨之增加

  ■天氣:氣溫超過33度,濕度超過80%,就須飲水調節體溫

  ■路徑狀況:樹蔭、斜路多寡,均影響體力消耗和飲水量

  ■身體狀態:體能良好可飲較少水,平日運動不足人士須多水

  ■中途補給:指補充飲用水的地方,不包括溪澗河流,因其不衞生,不能直接飲用,亦切忌依賴戶外用濾水器

  ■負重能力:帶水等同負重,過多負重則會加快體力消耗

  ■每行10公里應備1公升水,並預留500毫升「後備水」

  行山飲水

  1. 行山前一兩天定時飲水,以免身體缺水

  2. 起步前飲用約500毫升食水

  3. 行山時定時飲水。每15分鐘飲用150至200毫升清水為佳,勿過量致身體鹽分迅速沖淡,引發抽筋

  4. 飲水時先將水含在口中再緩緩吞下 ,令水溫更適合腸胃

  5. 適時飲用運動飲料,或在水中加入少許鹽

  6. 定時進食水果、乾糧、糖果,部分食物需要配合飲水

  7. 將支裝清水雪凍,用毛巾及報紙包裹,可用於人體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