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濫用 商家掌億萬數據

  對人臉編號備註 進行針對性營銷

  備受消費者關注的央視「3·15」晚會,今年將第一彈瞄向了網絡和數據安全。爆料指,基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人臉識別技術正在深度融入民生服務、城市治理、安防保障等各個領域,但不少商戶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違規利用人臉識別技術,記錄消費者信息。針對人臉識別亂象,工信部在16日發布的《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指出,將研究與制定網絡和數據安全標準,並編製相關指南。

  當前,各式的監控攝像頭在民眾生活中幾乎已無所不在,這些攝像頭大都是以保障公共安全為目的,但是曝光信息稱,不少科勒衞浴門店安裝了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在顧客不知情時,抓取人臉數據,生成人臉ID。

  除了科勒衞浴,無錫寶馬汽車4S店,以及港匯恒隆MaxMara專賣店,也都被發現安裝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相關「捕捉」記錄顯示,不到兩分鐘,消費者便被攝像頭的人臉識別功能抓拍了3次。

  目前,提供這種人臉識別攝像頭的企業至少有4家,分別是萬店掌、悠絡客、雅量科技、瑞為信息等。悠絡客公司有經理透露,其一家就已經安裝了「上百萬」個人臉識別功能攝像頭。萬店掌公司薛經理更是表示,他們平台目前擁有的人臉數據量已經「上億」。

  商家獲取消費者人臉信息有何用?調查顯示,在後台,商家可以對搜集的人臉數據進行編號、備註信息等,並且還可以獲取客戶在不同門店出入、消費記錄,以後顧客再去哪家店,去過幾次,商家便都會知道,然後再有針對性地進行營銷。令人更為擔心的是,人臉識別正在成為違法犯罪新手段,2020年,60名犯罪嫌疑人因竊取、販賣人臉數據被公安部抓捕。

  信息行業專家指,人臉信息屬於個人獨有的生物識別信息,目前已經成為很多用戶的賬號密碼、支付密碼等,但由於用戶無法更改自己的人臉信息,一旦洩露,將嚴重威脅用戶的財產安全和隱私安全。

  工信部:將建網絡數據安全標準

  目前,雖然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個人信息安全規範》中明確規定,收集個人信息時應獲得個人信息主體的授權同意,但是目前在大多數應用場景,被搜集信息的個體幾乎都被「蒙在鼓裏」。

  工信部的工作要點中,將維護網絡和數據安全列為一項重點工作,並透露今年將大力開展5G及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和數據安全等標準的研究與制定,編製網絡和數據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建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