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橫生中國年

  當代文創美學融入傳統民藝

  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聯合浙江美術館推出「中國年——文化與設計」系列展,「如何將傳統中豐富多彩的年俗回到當下,如何讓當代的年輕人對『中國年』產生興趣,將『中國年』過得更有意思,我們做了一些嘗試,也是主辦此次展覽的初衷。」展覽的總策劃、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博物館總館長杭間教授表示,該展是去尋找不同地區、不同生活狀態、不分彼此的「中國年」,有歡樂有沉思、有視覺有形象、有儀禮有禮物、有吃有喝。 文:茅建興

  該系列展集合了傳統的年文化藝術,包括了全國16個省市近60種還在生產和使用的與年相關的民間工藝及當代設計,聚合了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5所院校的師生新年設計。展覽分別在浙江美術館、中國美院民藝博物館和自然造物民藝研究中心3個展區舉行。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浙江美術館主辦的「中國年——文化與設計」系列展分3個展區:「日用皆道——年的藝術」「張燈結綵——春節的視覺」 「大過中國年」。系列展覽結構豐富,從傳統到當代,從日用到設計,從儀式到社交,從看展覽到購年貨,綜合了年文化習俗中方方面面的環節,給觀眾一個豐富的視覺感受。

  收集16省市文化樣本

  浙江美術館展區展出的「日用皆道——年的藝術」收集整理了傳統「中國年」相關的一些文化樣本,通過時空、儀禮、器用、娛戲、饋贈5個板塊來呈現,對傳統生活年俗中的衣、食、住、行等多個角度進行展示與解讀,以便讓年輕的一代人了解傳統的「中國年」。這裏收集整理了傳統「中國年」相關的一些文化樣本,全國16個省市近60種還在生產和使用的與年相關的民間工藝,通過時空、儀禮、器用、娛戲、饋贈5個板塊來容納,對年俗中的衣、食、住、行等多個角度進行了展示與解讀。展覽的基調是對於新年在宇宙時序轉換過程中的重要時間內涵進行重新解讀。展覽的文化顧問余世存認為:「春節體現了中國先民的一種時空觀,春節乃是擇時喚醒參贊天地化育萬物的節日。」因此,在展覽的第一部分便強調春節的時空性,以宇宙和時間為背景,通過「日晷太極動態裝置」「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物候」「十二生肖與天干地支」等內容進行解讀和闡釋。

  在「器用」主題,展覽挑選的均是時下生活中依然被使用的日常器物,包括:碗碟、茶酒器、祭祀用具、糕點盒、衣物鞋帽裝飾,甚至還有北方花饃和南方糕點等食品,以物的日常,還原和建構一個發展變化中的中國年。

  在「娛戲」和「饋贈」主題,展覽展示了一批民間的兒童玩具,非常質樸巧拙,包括布老虎、泥叫虎、泥咕咕、燕車、猴加冠等民間留傳了上百年的玩具,並以「元宵夜」為主題,通過宮燈、燈亭等設計了一個元宵場景空間。而「饋贈」板塊則集合了自然造物、東方好禮、王的手創、慢物質、妙手回潮、有禮有節等以當代設計推動傳統民藝新生的品牌的2021牛年好禮設計,展示當代人對於春節禮物饋贈的新認識和對於文化禮品的需求。

  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展區展出的 「張燈結綵——春節的視覺」,從中國人日常生活經驗出發,將中國傳統年俗符號進行提煉創新,創作出一系列的視覺設計、產品設計、視頻影像、交互裝置等作品,從年輕人對傳統理解的嶄新視角,搭建出多個代表中國家庭新年俗的體驗場景。

  賦予傳統民藝當代設計

  「大過中國年」,在自然造物民藝研究中心展區。民藝發展團隊「自然造物」,以「發現中國民藝之美,復興中國傳統民藝」為品牌理念,從商業邏輯出發,將中國傳統民藝用現代設計的方法對其進行再設計,並通過搭建平台合作、策劃展覽等方式,將具有傳統手工藝基因的文創產品融入當代生活。

  浙江美術館館長應金飛介紹說,「中國年」在線下展之外,也推出了線上對外展。線上展覽不僅包含圖片、視頻的輸出,更是多元的、互動的、參與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基於多渠道新角度與觀者進行溝通而策劃的,還有360度全景、紀錄片等多種形式,為展覽開闢了新的觀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