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業應反思產業模式

  布恩

  戲院業難敵沉重經營壓力,龍頭之一的UA院線日前宣布旗下6間戲院即日起全線結業。自疫情以來,業界已三度停業、累計長達163天;受入座率及不准飲食等限制也有183天,收入大跌九成,嚴重打擊業界生計。UA戲院陪伴不少港人成長,大家都大感惋惜,緬懷過往大銀幕給大家的喜怒哀樂及人生道理。由於該院線的多間戲院位於黃金地段,設備亦完善,有人期望疫情後有投資者或「白武士」有興趣接手經營,讓影迷繼續在大銀幕下看電影。

  疫情肆虐影響各行各業,與戲院業唇齒相依的電影業也受牽連,電影從業員停工近一年,大多無法參與內地製作,收入大減。但無可否認,香港電影業正在沒落,這個曾經是電影王國的小島,影視出口量一度僅次於美國荷里活,成為全球第二。上世紀90年代是香港戲院業及電影業的高峰時期,但從90年代起,戲院業及電影業一直都受着不同打擊,盜版問題惡化、製作費上漲、缺乏資金、影碟及家庭影院都在拖垮香港戲院業及電影業,不論是票房收入、製作數量,以至文化影響力每況愈下。

  根據香港票房有限公司公布2020年全年票房總收入約5.36億元,較2019年的約19.23億元,跌幅達72.08%。2020年有218部電影上映,香港電影只有34部,非香港電影則有184部。電影界需重新找尋它的生態圈,也需要在危機與低谷中反思電影產業的模式。疫情過後,秩序重啟,各種既有的傳統模式也需要換上嶄新的模樣才能生存,希望香港人不要等失去才緬懷,而是在擁有時就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