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轉移 中大袋16.2億稱冠


  專利授權豐收 八大總額達62億元

  大學知識轉移能惠及社會,同時為各學府帶來龐大收入。教資會近日公布最新《知識轉移年度報告》顯示,八大於2019/20年度共錄得62億元知識轉移收入,較之前一年45億元增加38%。其中,香港中文大學「奪冠」,總收入高達16.2億元。此外,部分大學報告亦列出研究成果獲批專利權,以及將專利授權許可數目,前者以中大最多共錄得257項專利,後者則以錄得134個授權許可的理大最多。

  目前,教資會每年為八大撥款6,250萬元推動知識轉移,各校亦需要定期提交報告。根據最新的2019/20年度知識轉移報告,中大較上年度的4.8億元大增2.4倍至16.2億元,主要是因為該校於2019/20年修訂持續專業發展(CPD)課程計算方法,將自資修課式研究生、證書及文憑課程一併計算,令收益大增。中大單是CPD課程帶來的收入已達12.3億元,而2018/19年有關收入只錄得約5,400萬元;類似改變計算方法的情況亦見於浸會大學報告,該校2019/20年知識轉移總收入3.7億元,較前一年度2億元,增加85%,其中CPD收益從上一年度約3,400萬元增加至近1.3億元。

  其他大學方面,港大2019/20年度知識轉移總收入12.4億元,較前一年升19.2%。科大則錄得10.4億元收入,較前一年增加約9.5%。城大、理大、教大則分別約9.7億元、6.9億元及1.4億元。另外,嶺大知識轉移收入亦增近六成至1.2億元,主要來自該校獲社會機構智能安老與非遺教育項目的研究資助。

  教資會於2019/20年報亦列出多所大學的知識轉移範例,涵蓋數據技術轉化銀行應用、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展示大學知識如何走出學院「象牙塔」令社會民生經濟獲益。例如香港科技大學在2019年5月成立「香港科技大學—微衆銀行聯合實驗室」,是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以及金融監管科技等領域的前沿技術和培養科研人才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