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變冒牌 海關拘22人

  「放蛇」破17假貨網 檢手袋波鞋值逾180萬

  不法分子覷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民外出購物消費模式轉為網上平台消費的契機,利用近年網上流行的「代購」及「直播帶貨」作幌子售賣冒牌貨品,以致去年相關個案急升。海關經部署由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展開代號「雷網」行動,派員喬裝顧客以及商標持有人協助下,多次網上「放蛇」試買,偵破17個售賣冒牌貨的網上專頁及賬戶,共拘捕22人,並搜查17個住宅單位及3間店舖,檢獲2,700件冒牌貨品,包括皮具手袋、波鞋、飾物、衣物及家庭用品等,估計市值逾180萬元。

  被捕22人(6男16女),年齡介乎20歲至69歲,包括家庭主婦及不同職業人士,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暫准保釋候查。

  海關指,賣家「代購」網售冒牌貨的手法,包括自稱能直接向外地供應商取貨,或自設團隊在歐美直接買貨,訛稱所購貨品為原廠貨源。另有賣家則會表示,所出售的為限定版或VIP貨品,並非公開發售,甚至複製正貨品牌的原裝廣告相片放於其網頁,令買家誤信是原裝正貨,售價則訂為正貨價約六至七成,以標榜優惠價或開心價吸引買家。至於「直播帶貨」網售冒牌貨的手法,賣家會在網上以限時直播或「快閃」競投招數,務求短時間內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購物,達致促銷效果。當買家看到喜歡的貨品可留言訂貨,由賣家再以私訊聯絡。

  藉口疫情拒當面交收

  但賣家在貨物交收時,會以疫情為由拒絕見面交收,改以速遞公司送貨,或者賣家稱可以見面交收,但要求買家轉賬訂金至指定戶口。當買家轉賬後,賣家即以不同藉口拒絕見面及拒絕退訂,令買家別無選擇支付尾數及接受速遞送貨,無法當場檢查貨品,直至收貨始知受騙。事後若買家在網上揭發賣家出售冒牌貨,賣家便即時刪除賬戶,再另開一個新賬戶繼續營業,有賣家會同一時間用不同身份在不同平台開設賬戶,拓大銷售渠道。

  海關在「雷網」行動中,發現最高金額一宗個案的買家,是以電子轉賬方式向賣家全數支付2.2萬元,購買一個聲稱在外國代購的名牌手袋;但買家在收貨前,再以4.4萬元訂金加購4個名牌手袋。當買家收到第一個手袋時,發現手工粗糙懷疑冒牌貨,惟向賣家要求退款時遭拒絕,損失6.6萬元。

  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監督謝國強提醒市民,網上購物前應先留意店舖商譽、開設日期、付款及退款細則等資料,並考慮賣家所指的「優惠價」是否合理,切勿因限時而倉促作購買決定。另他強調,不法分子利用網上售賣冒牌貨時,以為用速遞方式送貨、避免與買家見面或開設多個賬戶,便可以隱藏身份。但海關能根據賣家網上留下的數碼足跡等追查,找出賣家真正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