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設計具巧思

  小學六年級陳亦雪的設計作品七彩繽紛,「作品中既有可以帶給小朋友遊玩的地方,又能讓長者有遮蔭的休息空間。」陳同學說。考慮到香港的空間十分珍貴且有限,為節省地方,陳同學在設計時便往「高處發展」,兩層的建築,上層為小朋友的玩樂天地,有鞦韆、瀡滑梯,地上有彩色的軟墊減低小朋友玩耍時受傷的機會;下層為長者休憩處,不少欄杆扶手等安全設備,「長櫈和枱可供長者下棋,為解決下層陽光不足的問題,於是我添上照明燈。」陳同學花了兩小時完成作品,並以手工玉米粒、硬卡紙和輕黏土作「建築材料」,陳同學坦言整個作品最困難之處為支撐上層設施的重量,「有數條竹籤支撐上層,但竹籤的長度必須均等才能穩固地支撐上層設施,否則很容易倒下。」

  小學五年級鍾家熙的作品設計對象同樣是長者和小朋友。作品以藍色為主調,當中以傘形涼亭的外形最為顯眼,涼亭的頂部為一個三角形黃色的雀仔屋,「我特意用黃色作雀仔屋外貌的顏色,而非用黑色,因為黑色會吸熱,會令雀仔屋內裏溫度上升,未能有效吸引雀仔入內休息。」雀仔屋外圍設有太陽能板吸收光能以提供電力,下半部分可供市民乘涼,「涼亭下半部我加設了燈泡,讓人在陰天或晚上休息時環境不會黑暗。」涼亭右邊設有藍色的攀爬架,後面的三角形架則是小朋友最喜愛的鞦韆,「鞦韆的支架花了我最多時間製作,因為支架每條邊的長度必須十分精準,太長會導致其他設施不夠位置,所以我在支架的長度上做了多次修補。」作品上有數粒膠粒,鍾同學指這些是公園小朋友的玩樂設施,「概念就好像跳飛機般,可以讓小朋友在上面跳來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