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弱不利抗疫

  鍾伯光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

  學術界一直緊貼時事,研究也是一樣。過去一年在新冠病毒的有關研究已有成千上萬的文章發表,在不同領域上,我較關注的是跟運動科學有關的文章。

  最近一篇文章再次肯定了適量運動對預防和對抗疾病,包括新冠病毒是有功效的。這篇文章把重點放在可以提升心肺耐力的運動,也是我們常說的帶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帶氧運動指的是一種運動量在中等(大致最大心跳率的60%至70%)程度而可以持續進行15分鐘或以上的耐力性運動,例如緩跑、踏單車、划艇、跳舞等運動。如果能夠每星期進行2次至4次,每次30至60分鐘的帶氧運動,經過幾星期後,你便會感受到本身的心肺功能強壯了,例如走路較以前輕鬆、上落樓梯不像以前般容易喘氣,而且在長時間工作下也沒有那麼快感到疲倦。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持續帶氧運動,你也會發現自己的靜態心跳減低,而呼吸頻率也會降低,這也是你的心臟和肺臟,還有血管的功能改善了。

  而帶氧運動也提升了我們體內線粒體(Mitochondria)的功效。線粒體不單止在人體的能量系統中有着重要地位,它在免疫和抗疫的過程中也擔當着重要角色。新冠肺炎肆虐以來,不少受害的無辜患者是年長、體弱,例如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肥胖等慢性疾病的人士。過去一些研究亦發現平日少運動和少能量消耗的人士,患心血管病的機會高於多運動和多能量消耗的人士,而當病毒入侵時,這些少運動和少能量消耗的一群也是最容易被入侵和擊倒的。因此,在所有運動場地都被關閉的同時,我們必須在可活動的範圍內堅持對自己身心有益的適量心肺運動,以對抗這次漫長的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