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成膀胱癌主因 風險增半
中大研究指GDP愈高死亡率愈低 港年增400宗新症
無痛排血尿,小心患上膀胱癌!膀胱癌在全球最常見癌症當中排名第十,每年約有55萬宗新症,香港每年平均新增約400宗,常見於55歲到70歲的人士 。中大醫學院昨日公布最新研究結果,指吸煙是導致膀胱癌的主因,令患癌風險增加約50%,而膀胱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有一定的相關性。
中大醫學院最近於泌尿外科國際權威期刊《歐洲泌尿外科》發表相關研究,涵蓋膀胱癌的流行病學及治療範疇。研究針對膀胱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進行10年數據分析,了解全球趨勢,以及此癌症與吸煙和經濟能力的關係。研究的另一個重點是了解吸煙是否導致膀胱癌的主要因素。結果顯示,無論男或女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正向關係。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解釋,香煙含大量有害致癌物質,這些物質可能在尿液中積聚並損害膀胱內壁,增加患癌的風險。他提到,吸煙是膀胱癌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令患癌風險增加約50%,並會影響膀胱癌的病情進展。
黃至生補充,雖然歐洲國家的膀胱癌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死亡率卻下降。相反,在亞洲,雖然整體發病率下降,但男性死亡率卻上升。同時,在吸煙人士比率呈下降趨勢的國家中,具較高經濟能力的地區,膀胱癌的死亡率相對較低。黃至生認為,歐洲國家對這種疾病有較好的認知和更早的發現,因此腫瘤治療效果較好,死亡率亦較低。反觀亞洲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病人獲得公共醫療服務的機會可能有限,因而缺乏獲得先進腫瘤治療的機會,長遠而言有礙癌症控制。
膀胱癌多數於早期確診,患者通常因為小便帶血而求診,但不帶痛楚。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膀胱內灌注療法和靶向治療等。至於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TURBT)則是早期非肌肉浸潤性膀胱癌最常用的常規方法,但對癌症控制未如理想,體內留有殘餘腫瘤細胞,1年復發率達24%。
腫瘤整塊切除術減20%復發率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助理教授醫生張源津表示,近10年泌尿科專家一直探索以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ERBT)作為TURBT的潛在替代方法,目標是把膀胱腫瘤整塊切除,更好地對腫瘤切緣進行組織學評估,並避免把腫瘤切割分散,可減低復發率至近20%,比傳統手術安全。手術適用於小至3厘米,甚或大於3厘米以上的膀胱腫瘤。ERBT過程較TURBT更精密及易於操控,膀胱穿孔的風險亦較低。